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来源:核能科普ABC

 

当然你可以直接去百度搜一搜答案。不过为了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还是让我们来看看这个问题该怎么计算。

首先有两个基础的数据需要设定,一是火电厂的热力循环效率,假设采用超超临界机组,效率可以达到45%(例如华能玉环电厂,于2007年11月全部建成投产,是当今国际上参数最高、容量最大、同比效率最高的超超临界机组,经实际运行,效率为45.4%);二是核电厂的年负荷因子保守假设为85%(例如2019年大亚湾核电基地6台机组平均负荷因子90.52%)。

好了,有这两个假设的前提数据我们就可以开始计算了。

 

1、每摩尔碳燃烧释放多少热量

 

可以从基本的碳燃烧的化学反应开始:

C+O2=CO2+4.08eV

而:

1eV=1.6*10^-19J

1摩尔=6.022*10^23

则: 1摩尔C燃烧可得393.12kJ热量。

也可以直接查C和O2的热化学方程式,结果也是差不多的,如下图中的393.51kJ/mol。下文我们近似取393kJ/mol。


 

2、火电厂发出1度电释放多少二氧化碳

 

1度电是1kWh,也就是3600kJ。若效率是45%,则需要8000kJ热量。也就是说,火电厂发出1度电会排放8000/393=20.36摩尔二氧化碳。那么20.36*44=895.84克。

 

3、一座核电厂一年的减排量

 

然后我们计算100万千瓦发电功率的核电厂一年能发多少度电。100万千瓦的核电厂,按照年负荷因子85%计算,一年可发电为:

 

1000000*24*365*0.85=74.46亿度。

 

那么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一年可以减排:

 

74.46*0.89584=66.7亿公斤=667万吨

 

有人说,火电厂也有碳捕捉技术,那么如果把100万千瓦火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碳667万吨全部捕捉下来成为液体,即便是载重100吨的百吨王卡车,也需要66700辆,平均每天大约180辆!

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而且还有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4、核电厂自身的能耗引起的碳排放

 

当然,在建造核电厂和核燃料等环节也还是有一些能耗的,有能耗就意味着在这些环节或多或少有些碳排放,但量不多。下面我们大致估算一下。

 

同样我们需要先假设几个基本数据。

 

假设能耗中的电力70%是火电提供的(将来可能会有所降低)。假设核电厂的运行寿命是60年。假设核电厂的单位造价是15000元/千瓦。假设每公斤分离功需要300度电(传统的扩散法需要2400度电,但现在已经基本不用扩散法了,而用先进的离心法,其综合能耗大约为扩散法的10%,在此保守一点取300度电/公斤分离功)。假设耗电少难以详细统计的部分占50%(因为不清楚,所以尽量按照保守的估计)。假设建设用工业用电价格为0.7元/度(有些工业用电是1元/度,但是基建和冶炼一般是0.7元/度)。假设建设成本中综合能耗占比为10%(这个是按照能耗较高的冶炼环节的能耗价格占比估计的)。好了,假设这么多,下面可以开始计算了。虽然有些数据可能估计得不是很准确,但是大致不会差太多。

 

建造核电厂环节消耗电:

 

(1000000*15000*10%/0.7)/50%=42.9亿度电,平均到60年,就是每年0.71亿度电。

 

分离功消耗电:

 

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每年需要20吨低浓铀核燃料,大约需要135吨分离功。

 

300*135000=0.41亿度电

 

假设工业用电70%是火电(若把分离工厂尽可能靠近水电站,分离功的耗电部分的火电比例可得到下降),则得到核电厂平均每年消耗火电量为:

 

(0.71+0.41)*70% = 0.78亿度火电

 

得到的碳排放量为:

 

0.78*0.89584 = 0.7亿公斤 = 7万吨

 

只占全部减排量667万吨的1%左右。

 

结论:一座100万千瓦的核电厂,一年可以减排二氧化碳667-7=660万吨。

 

理事长单位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副理事长单位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银禧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泽龙线缆有限公司
     武汉中钢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东莞市华清净水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市新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红树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单位
     广东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兴隆鞋材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信力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
     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三联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佳景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东莞市华龙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富亮塑胶颜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德能化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捷佳塑胶有限公司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东莞广益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东莞市星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东莞市英科水墨有限公司
     东莞市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东莞市出入境检测检疫局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东莞市环境监测站|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莞市三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传真:22862897  邮箱:qhpw2015@163.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