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来源:陶城报

 

陶瓷行业必须推行清洁生产,但是没必要对燃煤“妖魔化”,取而代之而后快,如果能够针对煤的特性设计燃烧技术,即使烧煤一样可以实现良好的环保绩效。 

我们先看一些环境质量数据。

 

国家层面:

7月18日,国家环保部网站发布今年5月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空气质量报告,全国338个地级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下降12.4个百分点,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上升1.8个百分点。SO2平均浓度同比下降17.6%,NO2平均浓度同比上升4.0%。之前发布的各月和第一季度的数据趋势相似,但是NO2平均浓度同比上升幅度总体更大。

地方层面:

我们选择北京、山东这两个近几年环境整治力度最大的省市来看(由于无法查找到河北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

【北京市】今年7月,空气中SO2、NO2月均浓同比分别下降25.0%、上升3.0%;上半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扣除沙尘影响后,空气中SO2、NO2平均浓度同比分别下降15.4%和上升9.1%。

【山东省】2017年6月,SO2同比改善21.7%,NO2同比恶化11.1%,“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平均为23.6天,同比减少了0.1天;重污染天数平均为0.7天,同比增加了0.6天;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平均为5.33,同比恶化4.7%;优良率平均为40.2%,同比减少11.2个百分点。

从上面的权威数据可以看出,无论是全国还是北京周边的地区,通过近年来的强化治理,环境有所改善,其中最为明显的是SO2得到大幅度降低,但NO2未得到改善,总体上不降反升。 

众所周知,全国近年都在强力推行“煤改气”,尤其是北京周边地区更甚,以我们身处陶瓷行业这方面感受更深,“煤改气”基本已成为不可扭转的政策,但是空气质量可印证NO2因主要与燃料消耗量和工艺参数有关,如果不能降低燃料消耗总量,很难得到有效控制。

按照目前成熟的研究成果,陶瓷行业的热力型是NO2的主要产生来源,我们的燃烧温度普遍在1200℃以上,这个会导致NO2浓度较高,至于燃料型来源,天然气和煤的影响差异并无具体结论,但是大量来自企业的测试结果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数据表明,“煤改气”并不能有效降低NO2排放,而且目前陶瓷行业普遍采用的烟气脱硝技术和效率并不理想或者不经济,至于SO2排放在之前的燃煤阶段已经处理得很好了。

另一方面,以环保为名强制“煤改气”背后的价格垄断和天然气供应也需重视,不同地域天然气价格差距成因,毫无疑问是与垄断经营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的强制“煤改气”很难摆脱利益输送之嫌,同时各地在强力推进“煤改气”时基本都是承诺当下有气,至于随着应用普及,供需是否能够实现平衡,基本都是不明朗的。

来自国家发改委网站的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天然气产量743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1%;天然气进口量419亿立方米,增长17.9%;天然气消费量1146亿立方米,增长15.2%。参考近年数据,可见进口比例一直处于30%以上,消费量增速逐年增大,但是尚能保持供需平衡。

当下天然气供需平衡应该与2013年天然气供应缺口、国家放缓了“煤改气”推进有关。当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2013年11月3日下发的发改电[2013]224号《关于切实落实气源和供气合同 确保“煤改气”有序实施的紧急通知》对部分地区“煤改气”改造过于集中,有的项目实施前没有落实资源,加剧了天然气供需矛盾,明确要求切实落实“煤改气”项目的气源和供气合同,并根据资源落实情况均衡有序推进,不能“一哄而上”。现在全国各地的“煤改气”显然又与2013年“一哄而上”相似甚至更为严重,因为现在我们有压力山大的“环保督察”助力,自然会导致各地政府对天然气“趋之若鹜”,毕竟天然气是公认的清洁能源。

可以预见,天然气供应缺口不久的将来必然会出现,只是政府到底能解决多少问题尚不得而知。另外,随着大家对天然气使用效果的研究更加透彻,政府对应该不会那么“追捧”天然气,加上煤的清洁燃烧技术不断进步,我们仍会回到政府监控排放,企业自行控制燃料和工艺的正常状态。

 

 

理事长单位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副理事长单位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银禧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泽龙线缆有限公司
     武汉中钢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东莞市华清净水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市新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红树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单位
     广东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兴隆鞋材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信力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
     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三联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佳景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东莞市华龙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富亮塑胶颜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德能化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捷佳塑胶有限公司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东莞广益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东莞市星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东莞市英科水墨有限公司
     东莞市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东莞市出入境检测检疫局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东莞市环境监测站|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莞市三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传真:22862897  邮箱:qhpw2015@163.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