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息详情 |
 |
逐步摒弃重化工业
“我们希望政府进行弱干预,要做到上海能源结构优化和提高能效,必须先着重产业转型。这是上海低碳转型的必由之路。”戴星翼表示。进入新世纪,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成为拉动上海投资增长的主要动力,随之带来对重化工业需求的上涨。2000年后,每年上海重化工业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均超过30%,2003年重化工业投资比重曾一度高达41%。上海也是产业能耗型城市的典型代表。2008年,全市产业能源消耗达到5671.48万吨标准煤,占其终端能源总消费量的62.51%。其中,重化工业的能源消耗占据了大部分。“上海就是一个高碳城市。”诸大建说。他表示,上海工业的能源消耗远远高于服务业和生活能耗,去重工业化才是上海产业转型乃至城市转型的核心问题。“作为决策者,不能仅仅动员老百姓崇尚低碳的生活模式,也不能仅仅宣传交通和建筑领域的低碳节能和产业升级。”不过,《2050上海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指出,因世博效应带动的投资增长较显著的市政建设,在未来的后世博阶段投资也将趋于稳定。因此,“十二五”后,随着上海城市建设高潮的过去,基础设施投资规模会趋于下降。尽管上海在世博前期曾下大力度关停部分高耗能高污染的发电厂,但是在戴星翼的眼中,这些只是“小钉子”,真正的“大钉子”是上海大型炼钢厂和化工厂等。“现在上海已经停止审批高耗能项目,但是前两年投入的重化工业项目,不可能在短期内拔除。未来的任务很艰巨。”他说。诸大建表示:“现在是逐步削减上海重化工业比重的好时机,一旦未来国际碳排放价格开放,转型的成本将会更高。”他认为,上海已经处于后工业化转型时期,如果不下决心对重化工业进行转型,只是大力推进战略性高新技术产业,并不能真正解决上海的问题。“究竟是‘腾笼换鸟’,还是做简单的产业加法,这是决策者需要正视的问题。”《2050上海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预测,在政府进行弱干预的情况下,2045年上海的能源消费总量将达到峰值,为1.61亿吨标准煤;碳排放峰值则在2024年到达,为2.93亿吨二氧化碳。
转载如下: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018100353579.html
- 上两篇文章:受制上海能源结构
李光明介绍,从2003年就开始启动的“世博科技行动”计划,一开始就以应用为导向,注重科学技术在世博会后的延续效应。据悉,继前期推出《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科学技术报告》后,“世博科技行动”计划中也会对这些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做出分析。李光明透露,该项目目前刚刚启动,最终成果可能以政府咨询报告的形式出
- 上一篇文章:着重提高产业效能
与高能耗相对应的是,产业利润相对较低。戴星翼表示,按照他所掌握的情况,上海目前近万亿的高新产业规模,其平均利润率只有5%左右,长期徘徊在“微笑曲线”底部。 “上海目前的高新产业,做的只是加工,我们不掌握核心技术。”他说,“在这种背景下,我们不应当对新能源技术加速产业升级提出过高的期望,大力投入的结果
- 下一篇文章:国元香港: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迎来好机遇
精细化工——被忽视的“朝阳行业”:精细化工是生产精细化工品工业的简称,精细化学品一般具有产量小、专用性强、附加值高等特征。市场一般将其作为普通化工行业看待,不过二者具有很大区别:从行业发展周期来看,基础化工行业本身已处于成熟期,行业产能已完全能满足甚至超出市场的需求,行业继续高速增长的可能性较小。而
- 下两篇文章:上海低碳路线图:世博技术为虚 去重化工为实
作为世博会举办地的上海,如何“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新兴低碳技术来启动城市的低碳转型,成为世博后期的热门话题。新能源汽车首当其冲。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馆长金麒向记者表示:“上汽1043辆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运行,为其量产化提供了经验。” 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光明告诉记者,“在世博园区内早已受到
|
|
 |
|
学会动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