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博会举办地的上海,如何“近水楼台先得月”,通过新兴低碳技术来启动城市的低碳转型,成为世博后期的热门话题。新能源汽车首当其冲。上汽集团-通用汽车馆馆长金麒向记者表示:“上汽1043辆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运行,为其量产化提供了经验。” 上海世博科技促进中心副主任李光明告诉记者,“在世博园区内早已受到热捧的LED照明技术、太阳能光伏电池技术以及建筑节能等各类低碳技术,也纷纷为产业化摩拳擦掌。”决策者也为这股风潮提供了推力。9月25日,上海市发改委向市人大常委会汇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初稿),提出重点发展五大主导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这些产业大多与世博会的技术展示有高度承接关系,与上海的低碳转型紧密相关。低碳转型已成共识,但上海应该如何走向低碳之路并不明晰。在这条道路上,技术并不是最大的障碍。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发起的《2050上海低碳发展路线图报告》即将付梓。记者手中的这份报告片段指出,随着“十一五”期间工业技改项目基本完成,上海通过技术改造来实现节能减排的潜力逐渐下降。“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通过低碳技术的快速应用来推动上海的低碳转型,在短期内的效果将非常有限。上海的低碳转型,更多的在于决策者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项目课题组负责人之一、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诸大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据悉,该项目日前已经送达市府决策层手中,报告全文将不日出版。
转载如下:http://finance.eastmoney.com/news/1350,20101018100353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