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新型锂—空气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高至500次

  中国科技网讯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张新波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抑制锂—空气电池电解液分解,调控空气电极固—液—气三相界面以及优化锂—空二次电池体系与结构,成功将锂—空气电池循环寿命从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长100次大幅提高至500次。

  针对目前锂—空气电池用电解液在电池反应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分解,造成不可逆产物的生成和自身的消耗,严重限制电池循环寿命的难题,该团队基于对现有电解液分解机理的认识,首次将亚砜(DMSO)和砜(TMS)应用于锂—空气二次电池中,有效促进了可逆放电产物过氧化锂(Li2O2)的生成,减少了副反应;通过详细考察空气电极对锂—空气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空气电极催化剂催化效率低、用于过氧化锂等不溶放电产物存储和反应物传输的孔道结构不合理、导电性差是制约锂—空电池性能的关键因素。基于此,该团队首次提出了石墨烯一体化空气电极的概念,成功地在泡沫镍基体中构筑了三维多孔石墨烯。泡沫镍所具有的高导电性,结合多孔石墨烯合适的孔道结构,使得所制备的锂—空气电池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此外,通过借助和发挥稀土钙钛石型复合氧化物优异的电催化性能,有效降低了锂—空气电池充/放电过电位,进一步提高了能量转化效率和倍率性能。

  在以上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还首次设计和开发出可实用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锂—空气二次电池电池组。(于洋 张兆军)


  • 上两篇文章:特殊硅结构可基于单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
    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利用特殊的“硅BC8”结构,能够基于单个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 上一篇文章: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
    1月20日,参观者在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观看被点燃的生物质燃油。  当日,随着3个生物油火炬点火成功,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

  • 下一篇文章:英高校将模拟光合作用制造“无碳”新能源
    新华社北京1月21日电英国多所知名高校日前启动了一项新研究计划,通过模拟植物光合作用的原理,将太阳光转化为可利用的氢能源。  该项目首席研究员、英国
  • 下两篇文章:只需加水可使纳米硅瞬间产氢气
    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月22日报道,美国布法罗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无需加热只要加水,直径约10纳米的球形硅粒子几乎在瞬间即可产生纯度高的氢气,未来可作为便携式设备能源供给的一个潜在来源。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