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特殊硅结构可基于单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9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科研人员通过计算机模拟证实,利用特殊的“硅BC8”结构,能够基于单个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大幅提升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相关研究报告发布在最新一期的《物理评论快报》上。

  太阳能电池以光电效应作为基础,当一个光子或是光粒子击中单个硅晶体时,便会产生一个带负电荷的电子以及一个带正电荷的空穴,而收集这些电子空穴对就能够生成电流。作为论文的合著者,该校化学系的朱莉亚·加利表示,传统的太阳能电池能基于每个光子产生一个电子空穴对,因此其理论最大转换效率约为33%。而新途径能够基于单个光子产生多个电子空穴对,从而切实提升太阳能电池的效率。

  科研人员借助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的超级计算机模拟了硅BC8的行为,这种硅结构形成于高压环境,但其在正常压力下也很稳定。模拟结果显示,硅BC8纳米粒子确实基于单个光子生成了多个电子空穴对,即使当它暴露于可见光时亦是如此。

  此次研究的主要作者、博士后研究员斯蒂芬·魏博曼谈到,这一途径可使太阳能电池的最大转化效率提升至42%,超越任何现有的太阳能电池,意义十分重大。“事实上,如果利用抛物面反射镜为新型太阳能电池聚集阳光,我们有理由相信,其转换效率或可高达70%。”他补充说道。

  有些遗憾的是,通过与传统的硅纳米粒子相结合,目前制成的太阳能电池模型仅能在紫外线的照射下工作,还不能在可见光照射下正常工作。此前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曾发表论文指出,当普通硅太阳能电池被激光照射时,激光所发出的能量或可营造出局部的高压以形成硅BC8纳米晶体。因此,施加激光或是化学压力都可能使现有的太阳能电池转化为高效的新型太阳能电池。(记者 张巍巍)


  • 上两篇文章:美首次开发出纳米固体电解质
    本报华盛顿1月24日电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科学家1月23日表示,他们首次成功地为较高能量密度的锂离子电池开发出高性能纳米结构固体电解质。太阳能和风能具有间断性特点,新研究为利用这些可再生能源给电动汽车电池和储能电池充电奠定了基础。
  • 上一篇文章:美突破清洁煤技术 可捕获99%燃煤排二氧化碳
    中国科技网纽约2月6日电由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美国俄亥俄州大学范良士教授领导的研究小组,最近成功开发出煤清洁燃烧的新方法。美国能源部网站2月6日专门介绍了此项研究成果。

  • 下一篇文章:万吨级生物质燃油生产线在武汉正式投产
    1月20日,参观者在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观看被点燃的生物质燃油。  当日,随着3个生物油火炬点火成功,阳光凯迪生物质燃油燃气厂在武汉未来科技城正
  • 下两篇文章:新型锂—空气电池循环寿命大幅提高至500次
    中国科技网讯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科技部和中科院等的大力支持下,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张新波研究员带领的科研团队通过抑制锂—空气电池电解液分解,调控空气电极固—液—气三相界面以及优化锂—空二次电池体系与结构,成功将锂—空气电池循环寿命从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长100次大幅提高至500次。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