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中国急需设计自己的碳交易标准

  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的日渐逼近,专家指出,中国急需设计自己的碳交易标准和产品,建立自己的碳交易机制,这样才能掌握碳交易的游戏规则。

“过去每一轮经济发展都是建立在消耗大量能源的基础上,由此的挑战接踵而来:一方面是能源安全,全球能源需求从2007年的120亿吨油当量,将攀升至2030年的168亿吨油当量,涨幅40%。其中,90%的能源需求来自于发展中国家,而中国是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之一。另一方面是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英国爱丁堡大学气候变化专家Andy Kerr博士首先不客气将矛头指向中国。

另据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为了避免气候变化进入恶化阶段,全球2020年的投资额将高达2万亿美元,2030年则攀升到10万亿美元。其中,中国2020年的投资额为4000亿美元,2030年则上涨至1.7万亿美元。专家指出,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事实上,中国正挺进低碳领域。“尽管哥本哈根会议并未达成实质性协议,但是最大的突破就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自提出自己的减排目标,最让人惊喜的莫过于中国提出40%-45%的减排目标。”Francisco Ascui表示,“这就等于从2005年到2020年产能效率同期提高3.35%-3.91%。”

国际能源机构发布的数据亦显示,自2005216日《京都议定书》生效以来,中国在CDM项目一枝独秀,以平均每天1-2个的速度不断开发出来,是开展和实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最多的国家之一,80%CDM项目几乎是在中国。

不过与之极不相称的是,目前国内的交易量还是比较有限,与碳交易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大相径庭。

“目前来看,中国还没有真正的碳交易,而且交易的买主大多都在欧洲。如果是国内设立了信用额,而且买主在中国,那么中国的碳交易就会顺理成章了。”Francisco Ascui指出。

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郭万达也表达了相同的担忧:“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碳交易市场,更谈不上碳交易产业链。目前,打着‘碳资产’、‘碳交易’名号的注册公司已经不少,但是还没有做起来,他们就是在等着市场发展起来。”

同时,随着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日渐逼近,CDM修改、调整、甚至废除的疑虑甚嚣尘上,中国CDM项目未来走向并不明朗。

2012年《京都议定书》即将到期,新的机制至今又尚未出台,CDM未来走向并不明朗。同时,从近两年来看,CDM的步伐已经明显放缓了。”郭万达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另有业内人士透露,由于中国企业对于CDM领域的了解有限,使得同国际市场的价格相比,中国相关碳排放量交易产品存在严重的价值低估现象。这背后,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没有形成真正的碳交易市场,没有掌握定价权。


  • 上两篇文章:碳关税或重创中国纺织业 苹果开掘“城市矿山”
    纺织行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但其高污染、高排放同样遭社会广泛诟病。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透露,目前发达国家正在酝酿征收碳关税,环保和出口的双重压力,将倒逼行业加速废料循环利用,向低碳生态发展转型。
  • 上一篇文章:碳交易试点预热为多个服务业带来商机
    我国现阶段碳排放交易处在“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从大方向上看,我国的碳排放交易将采取类似欧洲的“强制-贸易”体制,由政府制定减排目标,并将排放配额分配给企业。这其中涉及到的许多细节仍有待确定,如配额的分配规则,排放量的核算,交易制度的设计等。我们估计“十二五”期间这一体系仅能够试运转,国内现货和期货

  • 下一篇文章:中行积极推进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
    中行浙江绍兴市分行积极推进低碳经济下的金融创新,日前为浙江耀锋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开立了首笔金额为500万美元的碳排放保证金保函,有效地支持了低碳技术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 下两篇文章:“塑化剂”风波引发的食品安全思考
    2012年11月,白酒塑化剂风波再次引发了食品安全领域的一场“地震”,国内几家知名酒企被推上了风口浪尖。此后,尽管这些企业纷纷出面辟谣,但该事件对消费者、白酒市场及整个食品行业造成的影响仍在延续。那么,此次事件到底对我国食品安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如何规避此类事件再次发生?这些问题值得深思。笔者认为,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