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中石油“开炼”直追中石化 建3千万吨最大炼厂
    本文转载引用如下:
    伴随中国石油2010年半年报揭开面纱,这部赚钱机器的最新利润结构得以揭晓:公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中国石油在上游业务板块勘探与生产领域实现经营利润733.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4.9%,继续保持公司赢利支柱地位。
    9月6日,中国石油集团进一步披露称,股份公司上半年实现非油品销售收入21亿元,同比增长75%。非油业务实现利润同比增长71%。
  这样的利润结构显然还不能让中石油满足,《中国经营报》记者日前独家获知,中国石油将把新疆克拉玛依打造成为该集团旗下最大的、也是国内第一家年度炼油规模3000万吨的大炼厂。另外,中石油还计划将兰州石化升级为3000万吨大炼厂。
  分析人士认为,中石油加速布局采炼销一体化背后是中国石油正从传统能源开采思路快速转型。接下来,密布全国的诸多大炼厂项目将使中国石油的原油炼化能力堪比中国石化。
  3000万吨国内最大炼厂
  “我不能透露具体的项目时间表,但可以明确告诉你,中哈石油管道刚一开始建设,设计的年输送能力就是2000万吨原油,而目前由于处于运行初期阶段,输送能力仅仅维持在1000万吨的规模。”8月下旬,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总经理兼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市长陈新发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石油旗下更大规模炼厂的计划一直在实施。
  陈新发说:“如果中石油未来启动第一个3000万吨的大炼厂,一定是在克拉玛依境内!”他的依据是,中哈原油管道年输送量一旦达到100%设计产能,则仅仅这一管道输送而来的原油,克拉玛依市现有的炼化能力就已经无法消化。事实上,克拉玛依作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油气田基地,每年自产原油数量也接近1000万吨。
  按照陈新发所说,这也意味着中哈原油管道一旦达产,聚集在克拉玛依市的原油资源将高达3000万吨,此时,就地建设3000万吨大炼厂成为必然。
  一位接近中国石油设计部门的消息人士称,早在2008年底,中国石油已经针对克拉玛依的独山子以及兰州石化等西北地区的几大炼厂未来的原油炼化情况进行了摸底汇总,随后于2009年拿出了非常详尽的扩建计划。按照计划预期,克拉玛依的独山子油源最有保障,原油的输送距离也最近,因此克拉玛依已被列为第一个扩建3000万吨的大炼厂基地。
  据了解,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厂——中国石化镇海炼厂年原油炼化能力为2000万吨级。该炼厂也是国内最大的进口原油加工基地、含硫原油加工基地、成品油出口基地和重要的原油集散基地之一,并进入了世界炼油百强。
  显然,中石油克拉玛依独山子炼厂一旦升级为3000万吨级规模,原本属于中石化的一系列行业桂冠也将就此移位。
  接近兰州石化的中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一位官员也透露,克拉玛依独山子3000万吨级大炼厂项目扩建之后,接踵而至的将是兰州石化3000万吨级大炼厂项目。
  也有消息称,预期将于2010年年底、最迟2011年投产的中俄原油管道竣工之后,其每年将向中国输送1500万吨以上原油,而这些油源最终很可能进入大庆石化炼厂,届时,后者也有望将炼化能力升级到2000万吨甚至更高的水平。
  据记者从多个渠道了解,目前中国石化炼化综合配套能力约为年产1.9亿吨原油。截至2009年底,中国石油炼油能力约1.3亿吨,占全国产能34%。按中国石油的计划,到2010年中国石油原油加工量达1.5亿吨;到2020年建成18个千万吨炼油基地,炼油能力达到近3亿吨,占全国的45%。中石油克拉玛依、兰州等炼厂一旦升级为3000万吨级,则中国石油炼化能力将直追中国石化。
  据卓创资讯提供的数据,中国已知的31个炼厂新建以及改扩建项目中,中国石油占17个,中国石化11个,中海油2个,中化国际1个。
  几乎同时,中国石油也在频频出击海外下游炼油产业。在境外,中石油成功参股的公司有2/3与炼油有关。
  扩建炼厂醉翁之意不在油
  掌控着中国境内绝大多数自采原油油源的中国石油,为何计划深耕大炼厂项目?
  透过克拉玛依独山子炼厂或将上马3000万吨级炼化项目的信息,清晰可见,未来支撑3000万吨级大炼厂项目的油源,更多的将来自进口,尤其是跨国原油管道输送。
  目前,中俄原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等已建成的跨国原油管道均已由中石油承建运营。外加中国石油2009年度原油产量稳定在1亿吨左右,这意味着中国石油手里掌控的原油资源高达1.3亿吨以上(不含中国石油组织的油轮进口)。
  “长期以来,中国石油大多数时候是以开采者的身份出现,因此它所开采的大量油源被中国石化等同业巨头平价或者长期协议价格收购,这被中国石油视为原油资源在自己手里没有得到有效的附加值提升。”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直言,中国石油借助启动诸多跨国原油管道的机会,也在加速对资源的消化进行布局。
  这位专家介绍说,中国石油源自前国家石油部,而中石化源自前化工部,因此中国石油变身企业之后,更多承担的是为国家从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找”油的重担,而凭借炼化优势,中国石化则更多地在担纲炼油和延伸石化产业布局的重担。
  这种局面伴随中央鼓励同行业企业充分竞争以及央企开始独立考核经济指标等政策实施,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的竞争格局迅速成型。尤其是进入21世纪,中国石油加速布局炼厂和销售网络建设的意图明显。
  扩建大炼厂的另一重原因在于中石油一直冀望能够在石化领域深耕。实际上唯有通过原油炼化,中国石油才可能从原油资源中提取到仅占据原油总量10%的石油脑用于石化产品生产。
  而在前述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人士看来,唯有建设大炼厂,中国石油才可能获得更多用于发展生产乙烯、芳烃等化工产品的原材料——石油脑。恶补炼化短板的目的,是中国石油希望通过扩大炼化能力,进而不断拓展化工产品产业链和生产规模,提供更为强大的原材料支撑。
  与扩建大炼厂同步,中国石油也加速整合成品油和化工产品销售网络。2009年,中国石油撤并了诸多大区销售公司,进而形成了大多数省级销售公司直接向集团公司负责的格局,使得内部流程和中间环节大大减少。
  中国石油总裁蒋洁敏此前指出,尽管进口石油目前已占中国石油消费量的一半,但国际石油市场的定价权并不在中国,中国的石油企业和石油消费受国际期货市场制约越来越明显。蒋洁敏表示,中国石油将以优化资源、开发市场为目的,依托和服务海外合作项目,建设亚洲、欧洲、美洲三大油气运营中心,丰富贸易手段,扩大贸易规模,有效保障国内资源供应,逐步提高国际石油市场话语权。
  在2009年度,中国石油的炼油业务实现同比扭亏增利高达1111亿元(2008年亏损938.30亿元),当年炼油与化工板块实现经营利润173亿元的业务,这让中国石油深刻认识到了建设大炼厂带来的好处。
  此前于2009年5月施行的成品油价格管理办法,一度被业界认为是国家发改委拯救中国石化年年巨亏的杀手锏。2009年当期,中国石化借此创出了每吨炼油毛利高达309元的骄人业绩,这令中国石油分外眼红。更多迹象显示,中国石油纷沓而来的大炼厂扩建项目在持续扩大自己旗下的炼化和化工产品。

  • 上两篇文章:中石化首个LNG项目开工 将缓解山东省天然气供应紧张
    本文转载引用如下: 在中石油第一个大连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完工后,中石化的第一个LNG项目青岛LNG项目昨日正式开工。  中石化表示,项目建成投产后,将使山东市场天然气供应形成海陆双气源保障,缓解山东半岛和整个山东省天然气供应紧张的局面。  据了解,项目一期工程总投资96.6亿元,预计2013年
  • 上一篇文章:油价调价机制透明与否成焦点 国内市场极其关注
    本文转载引用如下: 国内成品油市场达到下调条件而迟迟未调,这也引起业界对于“新成品油定价机制是否合理”的广泛议论。  针对近日有关国内成品油价“涨快跌慢、涨多跌少”的质疑,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自2008年底国家出台新的成品油价格机制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涨幅近70%,而同期国内油价经过六升四降十次调价

  • 下一篇文章:中缅油气管道中国境内段等两大项目同时开工
    本文转载引用如下: 9月10日讯 10日上午,中(国)缅(甸)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在此间启动,中石油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同期开工。  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在今天的启动仪式上称,云南千万吨炼油项目投资185亿元,将和中缅油气管道工程中国境内段同步于2013年底建成投产,项目预计产量780万吨,成品油将主
  • 下两篇文章:炼化利润大幅缩水 炼油生产链技术短板亟待补齐
    本文转载引用如下: 近日,我国三大石油公司半年报相继出炉,中石油、中石化以及中海油均交出净利润同比增长的中期“成绩单”。其中,中海油净利润劲增109.6%,中石油以净利润增长29.4%位居第二,中石化则位居第三,增长为6.7%。 业内分析师指出,纵观三家石油巨头的中期业绩,最大的特点就是得益于国际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