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专家:非常规能源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带来冲击

(2012-2-22 12:52:54) 来自 科技日报 投稿:kaner2008@sina.com

 

  得益于环境保护和温室气体减排,特别是世界常规化石类能源储量的减少和价格的上涨,近年来,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得到许多国家的重视,并取得了长足发展。据报道,2011年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额达到了创纪录的2600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5%,几乎是2004年的5倍,其中美国和中国位居前二名,分别为560亿美元和470亿美元。 

 

  向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已不仅仅是政府行为,大量的资产投资人和风险投资家也蜂拥而入。在许多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已经超过对化石能源的投资,其已成为最主要的能源投资领域。 

 

  实际上,由于技术进步和产业链建设加快,在过去几年中,太阳能光伏组件和风力发电机成本大大降低,可再生能源的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有些国家可再生能源的价格甚至可以与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竞争,这使人们看到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类能源的诱人前景。

 

  然而,令人高兴不起来的是,似乎是在悄无声息之中,可再生能源突然遭遇到发展中的巨大挑战,政府部门和投资者今年是否还会继续扩大投资规模将取决于两大因素,即非常规能源的产业发展和政府可再生能源扶持政策的可持续性。 

 

  非常规能源将对可再生能源开发带来冲击 

 

  美国卡耐基国际和平研究院能源问题专家黛博拉·戈登女士认为,非常规能源通常是指不能用常规技术生产、运输和提炼的化石类油气资源,如页岩气、油砂、致密砂岩油和重油等等。这类油气资源比常规石油和天然气的储层要深,勘探和开采难度大。然而,目前已经发现的非常规能源在地球上储量巨大。另据“石油经济学家”网站统计,美国、南美(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非洲南部和北部、北欧和中亚等地区,都蕴藏着储量巨大的页岩气,加拿大则蕴藏着储量巨大的油砂。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非常规能源足够弥补常规能源的供应缺口。而且,非常规能源由于在化学结构上与常规能源有较大区别,还对减排和环保十分有益。 

 

  由于在勘探和开采技术上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美国近年来开始大规模使用页岩气,促使民用天然气价格逐年下降。美国还计划到2035年,用非常规能源替代目前50%的石油供应量。由于技术领先、储量巨大,非常规能源生产不仅可以满足国内需求,而且有能力出口。显然,美国在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方面已经尝到甜头。 

 

  相比可再生能源的开发,由于在一些关键技术上难以取得突破,特别是去年美国政府扶持的最大太阳能开发公司出现破产丑闻,导致民众更加对非常规能源开发利用寄予厚望。尽管奥巴马在上月的国情咨文中强调,在清洁能源开发上不会后退,但行将于今年12月到期的美国清洁能源税收优惠政策最终能否获得国会批准从而得以继续或延长执行期存在较大变数。 

 

  经济危机或减弱可再生能源政策扶持力度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1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统计,目前世界上有119个国家(其中一半是发展中国家)对开发可再生能源制定了扶持政策,主要是在减免税和投资优惠方面。然而,由于今年许多国家的经济状况仍然不佳,特别是欧洲国家还没有从欧债危机的阴影中走出来,多数国家的财政收入大幅下降,有的甚至徘徊在破产边缘。在此情况下,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的财政支持力度必然会大打折扣,倘若政府削弱了扶持力度,将会给私人投资者造成负面影响,从而对这个尚需政府大力扶持的新兴产业带来极大的困难。(记者 田学科) 


  • 上两篇文章:住建部城市建设司2012年积极推进城镇节能减排
    关于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201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建城综函〔2012〕1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直辖市建(交)委,北京市市政市容委、园林绿化局、水务局,天津市市容园林委、水务局,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水务局,重庆市市政委、园林事业管理局,海南省水务厅,各计划单列市建委
  • 上一篇文章:北京植树30余年力挡沙尘路 2012年迎绿潮
    (2012-2-22 10:06:41) 来自 京华时报 投稿:kaner2008@sina.com 按照北京市此前的规划,“十二五”期间,北京每年的造林任务为10万亩。但在经历了2011年的灰霾后,北京市又新增20万亩平原造林计划。植树30余年,大风日数和扬沙日数逐年减少,北京决定用汹涌的“绿潮”

  • 下一篇文章:环保部能源局高层密集调研我国核电安全状况
    (2012-2-22 9:20:11) 来自 中国证券报 投稿:kaner2008@sina.com 在继国家能源局局长刘铁男此前前往中广核广州大亚
  • 下两篇文章:垃圾处理设备老旧带病作业 城市垃圾困局待破解
    (2012-2-22 10:19:52) 来自 南方日报 投稿:kaner2008@sina.com一方面设备老旧“带病”作业,臭气扰民;另一方面新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