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9-28 来源:中国低碳网
甘肃省金昌市位于河西走廊东部最狭窄的咽喉要冲,拥有世界级的镍、铜、钴资源,是我国镍钴生产基地、铂族金属提炼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镍都”,在中国的工业版图上占有重要地位。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金昌市的经济转型迫在眉睫。9月中旬,新任金昌市委书记张令平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金昌与民勤都在石羊河流域,我曾经去过两次民勤县,据当地人说,正是因为上游有了金川集团,有了金昌这座城市,大量河水被占用、截流,才最终导致民勤绿洲消失,土地大面积沙漠化。目前石羊河流域上下游争水的矛盾还是十分突出吗?
张令平:你问的是一个十分敏感的问题。我们这里因为缺水,很早就引起国务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但实际上,目前争水的问题是不存在的。甘肃省几年前成立了石羊河流域综合管理局,对流域用水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就金昌来说,历届市委、市政府都十分重视节水,历来强调用水要向高效率行业倾斜。首先要保证居民用水,其次是保证工业用水,因为工业用水效率最高,第三才是农业用水。
为什么要这么分配呢?这是由金昌市的经济结构决定的。我们工业产值占比达到80%,农业产值占5%,第三产业产值占15%。但用水正好反过来,农业用水占比达到80%。所以,节水的重点在农业,整个农业发展的核心就是四个字:“高效节水”。
记者:金昌市在开展循环经济方面的确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和推广。但我觉得,循环经济毕竟还是要依托资源优势,从更长远的眼光来看,可能还是会走到头的。
张令平:尽管我们目前正处在资源开采的鼎盛期,但按照现有保有量测算,金川矿山富矿服务年限仅为23年,贫富兼采,整个矿山的服务年限也只有40年。为了避免陷入“矿竭城衰”的窠臼,金昌市未雨绸缪,及早谋划,积极支持金川集团实施资源控制战略和资源多元化战略,加大境外资源的勘探开采力度,尽量延长自有矿山的服务年限,为产业转型赢得宝贵时间。
目前,金川集团已与菲律宾、南非、赞比亚、刚果、澳大利亚、美国等30多个国家建立了合作关系,分别成立了大澳区、美洲区、欧非区三个矿产资源开发公司。目前金川集团所需镍原料的50%、铜原料的80%都来自国外。同时,金川集团也加大了采矿开采技术研发力度,矿石回采率超过94%,采矿损失率和贫化率控制在5%以下,达到国际充填法坑采矿山的先进水平。
在生产过程中,金川铜镍矿所含的21种有价元素中已有14种得到再利用,镍冶炼综合回收率达到94%以上,镍钴铂族金属采选冶综合技术实力位居世界同行业前三位。
记者:我注意到金昌市近些年一直在强调“接续性产业”的概念,其中就包括旅游业。但我也注意到,目前金昌旅游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只有1%,占第三产业的比重也只有6.94%。未来金昌在接续性产业发展上会有哪些突破?
张令平:我这里要强调的是,资源优势是相对的,一个企业、一个城市的发展还要是靠技术创新和人才优势。过去我们都是把原材料直接卖到长三角、珠三角。我们计划在“十二五”期间,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60%的有色金属都进行深加工。在化工新产品开发方面,我们也计划到“十二五”末,全市各类化工产品产能增加到1000万吨,成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基础化工基地。
未来,金昌市的新兴产业还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物流产业等。金昌地处古丝绸之路和现代欧亚大陆桥之中,加之独特的地理、历史和人文环境,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旅游业方面,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资源型工业城市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重要接续性产业,有两个突破点,一是充分利用独具特色的骊靬文化景观,建设骊靬古城项目,目前已落实资金1亿多元。还会根据骊靬故事编排(拍)大型舞台剧、电视片;二是通过与周边城市合作,共同建设旅游协作机制,进而形成甘肃丝绸之路区段上的新型区域旅游协作区,推动金昌市旅游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