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8亿资金助推太阳能产业发展
来源:三秦都市报     发布时间:2011-7-25
    战略新兴产业成为国内市场的最大看点,前景看好,我省在“十二五”期间,也将围绕国家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重点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装备、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和生物医药等七大新兴产业,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基地。重点加快推进太阳能产业

  今年7月,科技部在《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明确,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必须把一批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作为科技发展的优先任务。

  《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提出,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8%左右;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力争达到15%左右。

  随着一揽子新兴产业支持政策渐渐浮出水面,新兴产业的投资前景值得期待。与此同时,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的重点内容,新兴产业中的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高端装备在“十二五”都有明确规划,这些行业将会相当受益。

  为了更好地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我省制定了一系列新兴产业规划,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陕西省政府为了把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作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点加快推进,设立了8亿元的专项引导资金。另外,省政府从2010年起开始设立高新技术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5000万元用于相关产业的培育和成果产业化。2011年将在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上率先突破,太阳能光伏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建设百万千瓦风电基地等。到2015年,我省新兴产业将实现总产值8500亿元左右,新兴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26%以上,增加值实现26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30%左右,占全省 GDP 的15%左右;

  培育形成30户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企业和在全国有影响的新兴产业骨干企业和产业链完善、创新能力强、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园区,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新兴产业创新基地和高端制造业基地。

  区域经济与战略性新产业合力

  作为经济转型的另外一个重要载体,区域经济将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合力,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也有望于下半年呼之欲出。同时,关中聚集了陕西70%的地区生产总值,是陕西的“金腰带”。为此,省政府要求关中走在前面、作出示范、加大辐射,并为关中制定了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装备制造业的思路。同时,还将培育形成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电子通信设备等20个产业集群。

  随着能源化工基地的建设,陕北发展已成为拉动陕西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力量。为了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多赢,陕西省委、省政府进一步规划,加强陕北地下水资源勘查和环境综合评价,加强基础设施综合配套,协调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统筹工业发展与城镇建设,建立资源开发、产业发展、环境保护良性互动的新机制。

  作为我国重要的绿色产业带和中药材基地,陕南以形成特色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在现代中药、绿色食品、旅游、水电资源开发以及矿产资源利用等方面取得突破。分析人士预计,区域经济规划出台的步伐或继续加快,相关产业政策,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也将更有作为。


  • 上两篇文章:关于举办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班的通知(2011年8月1号开班)
    来源:  发布时间:2011-6-28广东省清洁生产中心文件粤清中心[2011] 5号关于举办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师培训班的通 知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配合我省企业全面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加强我省清洁生产审核队伍建设。根据省政府《关于加快推
  • 上一篇文章:鲁西化工:深入开展清洁生产 提升企业循环效益
    来源:生意社  发布时间:2011-5-23 生意社5月23日讯   清洁生产已成为一种世界潮流,体现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是污染控制模式的转变,是环境保护战略由被动反应向主动行动的转变,其核心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作为一种全新的发展战略,清洁生产强调在污染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这种方式不仅

  • 下一篇文章:大力发展能源产业
    来源:广西日报  发布时间:2011-7-22 能源是支撑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战略性物质基础,对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作用。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是广西实施“十二五”规划的一个战略重点。  大力发展能源产业是优化我区经济结构的现实选择。能源
  • 下两篇文章:“健康新生活”科普讲座第八期《从饮食入手、预防富贵病》
    来源:东莞科学馆外联部 时间:2011-06-27点击:198 为了让广大市民能和我市医学专家近距离互动交流,宣传普及健康保健和养生常识,倡导和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普及养生之道,进一步提高东莞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学会动态
行 业 动 态
学 会 动 态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