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来源:中国电力报

 

导读 ]为推动能源互联网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打造全球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孵化聚集区。611日,为期三天的首届·能源互联网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暨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拉开序幕。


为推动能源互联网创新创业国际合作伙伴关系的构建,打造全球绿色能源技术创新孵化聚集区。611日,为期三天的首届·能源互联网全球创新创业峰会暨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在四川省成都市正式拉开序幕。

 

据介绍,本届峰会由清华大学科研院、天府新区成都管委会、西部双创示范基地联盟主办,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新能源创新平台、加州清洁能源基金会承办,同时得到了国网电动汽车服务有限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多家国内外机构的大力支持。此次峰会将关注能源互联网行业的国际发展机遇,围绕能源互联网领域产业孵化和发展、成果转移和转化、风险投资等方向,聚焦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未来出行、能源数字化、储能和氢能等四个产业技术领域,着重探讨新形势下能源互联网产业与技术的跨国合作和投融资策略与实务。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史宗恺出席会议并致辞,他指出,当今世界,能源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共同面对的重大课题,我国更面临新能源革命与能源市场化革命的迫切需求。在能源日趋紧缺、环境问题日趋严重的情势下,清华大学响应国家“能源革命”新思路、实施国家“互联网+”行动计划,先后与四川省签署《推动能源合作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建立了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

 

史宗恺明确,在过去三年时间里,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在知识产权专利申请、新兴企业培育、产业生态打造上等多个领域持续发力,成果累累,有效促进了清华大学及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清华大学科研院参与主办“首届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创业峰会暨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是基于“一带一路”和南南合作框架,响应习总书记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伟大号召,立足于清华大学的科研优势,积极建设能源互联网产业国际经济体系的重要举措,为能源互联网事业贡献清华力量。

 

四川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冠松对四川省与清华大学的合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四川省大力拓展省校合作,持续引进高端人才,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一项重要成果。

 

陈冠松表示,近年来,四川省社会经济高速发展,人才资源至关重要。为此,四川省积极拓展与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及知名企业战略合作。随着时间推进,省校合作的重要意义日渐凸显,硕果颇丰,成为扩大全省人才开发合作的关键一招。

 

陈冠松同时指出,目前四川省战略合作“朋友圈”已扩大至20所知名高校和中科院、工程院、中物院以及40多家大型知名企业。作为四川战略合作“朋友圈”的首家签约单位,清华大学将百年名校的优势学科和科研资源与四川省产业发展深度融合,通过搭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学研平台,吸引了一大批创新项目和高端人才落地四川。

 

数据显示,清华大学与四川省共建的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自2016年成立以来,依托清华大学电机系、能动学院、水土学院、软件学院、汽车系等,致力于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四个革命、一个合作”战略思想。研究院围绕清洁能源生产与消纳、能源与信息深度融合、大规模储能与氢能利用、能源战略与市场机制四个主要研究方向,共引进31个高层次研究团队,汇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300余人,其中院士4名、长江学者7名、国家千人3名、四川省千人13名;博士70余名,硕士140余名;国外引进人才近40名,清华大学人才近70名。

 

此外,会议期间还举行了能源互联网国际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的揭牌仪式。据悉,创新中心由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联合天府新区创新创业人才服务中心、New Energy Nexus等国内外创新创业服务机构共同创建,定位于国际引领、绿色低碳、智慧互联、产研融合的新型加速器,致力于为能源互联网领域初创企业提供投资孵化、技术转移、技术交易、资源对接、创业培训、知识产权运营等“一站式”服务,是天府新区打造的探索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的创新举措。同时,创新中心的建设将为成都科学城打造成都市一流的产业功能区起到引领示范作用,也将为规划打造国家级的能源互联网国际技术转移示范聚集区奠定良好的基础。


 

同时,作为本次会议的亮点与重头戏,科技成果转化与对接这一中心议题贯穿会议始终,不仅有国内外企业登台路演,主办方还在主会场外设置了科技成果展示专区,展示了国际国内能源互联网企业及清华大学相关技术产品,让参会嘉宾“零距离”了解到多项能源创新前沿科技。

 

记者还了解到,会议第二天将开展多场创新创业领域的圆桌论坛、主旨演讲及专题研讨,举行约30家国内外创新企业、加速器/孵化器、大型国企及投资机构共同参与的“创新企业嘉年华”,将为达成初步合作意向的企业提供更加精准的项目对接服务。(记者 白宇)

 

理事长单位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副理事长单位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银禧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泽龙线缆有限公司
     武汉中钢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东莞市华清净水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市新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红树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单位
     广东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兴隆鞋材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信力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
     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三联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佳景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东莞市华龙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富亮塑胶颜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德能化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捷佳塑胶有限公司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东莞广益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东莞市星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东莞市英科水墨有限公司
     东莞市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东莞市出入境检测检疫局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东莞市环境监测站|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莞市三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传真:22862897  邮箱:qhpw2015@163.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