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境保护部清洁生产中心
——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广西木薯淀粉清洁生产示范工程顺利建成
我国各地根据资源优势,多年来发展形成了众多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产业,大力推动了当地经济增长。然而这些产业大多属于“小微”企业,技术落后,资源消耗严重,且长期无序发展,对当地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随着近年来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环境倒逼机制逐渐将这些产业逼入绝境,昔日的优势产业变为“高危”产业,并迅速萎缩,有的甚至消失。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保持和促进产业的良好发展,成为当前环境保护面临的严峻挑战。
广西木薯淀粉加工就是这样的产业。得益于优良的气候和土壤特征,经多年发展,广西形成了年产量200万吨,占全国60%的木薯淀粉产业。该产业事关“三农”,仅武鸣县就有13.5万户农民种植木薯,占全县农户总数的95%。但由于大部分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污染负荷高、废水难以达标排放,该产业成为广西环境重点整治的产业。
为解决该产业突出的环境问题,2013年5月,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受广西区环保厅和南宁市政府的委托主持开展木薯淀粉加工的清洁生产示范。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以清洁生产为切入点,采用国际先进的RECP(资源高效利用和清洁生产)理念,以清洁生产中心在陕西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示范中成功建立的黄姜淀粉清洁生产工艺为基础,借鉴欧洲马铃薯淀粉加工的先进工艺,设计建设了2万吨/年木薯淀粉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至2013年11月底,示范工程一期工程建成并投入生产,经2013-2014生产榨季的连续运行,取得了显著的环境和经济效益。该示范工程以木薯资源利用和效益的最大化、加工工艺的最优化和废物最小化为目标,实现了淀粉回收率提高8个百分点,COD产生量降低60%,废水排放量减少60%,且淀粉品质大幅提高,同时以木薯渣作为燃料替代燃煤,还实现了产热过程CO2、SO2的大幅度减排。随着示范工程二期工程的进一步实施,示范工程的环境和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提高。
2014年3月7日,为总结木薯淀粉加工清洁生产示范工程获得的经验,推动木薯淀粉全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和污染减排,广西区环保厅在南宁市主持召开了广西木薯淀粉清洁生产减排座谈会。广西区环保厅蹇兴超副厅长、冯振年巡视员,各相关处室负责人,有关市县环保局领导,相关企业代表,以及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参加了会议,并现场考察了南宁安宁淀粉厂清洁生产示范工程。
蹇副厅长会上首先介绍了2014年2月13日《中国环境报》对该示范工程的清洁生产经验的整版报道,对木薯淀粉清洁生产实施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http://59.108.157.198/html/2014-02/13/content_5620.htm),并指出应引导企业走清洁生产道路,以污染预防为核心,实现木薯淀粉产业的污染减排和治理。冯振年巡视员在会上做了重要指示,要求各市结合自身木薯淀粉产业的发展状况,大力推动企业的清洁生产改造,将该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各地应在减排资金安排上对该产业进行引导和支持。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潘涔轩博士以“大胆创新,实现木薯产业污染减排和产业发展”为题介绍了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的建设及运行效果,并针对广西木薯淀粉全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出了相关设想、规划和建议。
木薯淀粉清洁生产示范工程的建成是环保部清洁生产中心在陕西黄姜皂素清洁生产示范工程后,针对典型区域、重污染行业,以清洁生产促环境保护和产业协同发展的又一成功案例。示范工程的经验证明,这些以及相似行业可以通过实施清洁生产,实现较高水平的环境保护,同时清洁生产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产业升级,为企业做大做强奠定了基础。清洁生产水平的持续提高,将形成清洁生产技术进步——环保水平提升——经济稳步增长——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实现环境保护与产业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