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环境治理成施政重点民生热点 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来自 中国环境报

     3月的北京,春意渐浓,全国乃至世界再次聚焦于此。

  一年一度的全国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再次步入两会时间

  这是新一届中央政府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中央一年来对于环境保护作出了系列重大决策,两会将通过民主程序对之成效做出评定和检验,环境保护酝酿新的突破。

  这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之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两会,全会对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两会极有可能通过法定程序将之转化为国家意志,生态文明建设迎来新的机遇。

  从今天开始,我们再次关注全国两会,关注代表委员对于破解环境瓶颈约束的所思、所议、所为。从今天开始,全国两会也将再次关注我们面临的生存境况,关注整个社会面对严峻环境形势的所困、所需、所期。

  严峻环境形势下召开的全国两会,注定将成为人民群众环境诉求和期待集中释放的公开平台

  舆情监测报告显示,2013年两会结束以来,按照各相关关键字的各网络平台舆情信息总和计算,环境治理以高于第二名反腐倡廉3倍的优势居民意热点榜首。

  就在刚刚过去的上周,一场席卷我国100多万平方公里的雾霾导致多地全预警。

  浓雾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时强调,要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应对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首要任务是控制PM2.5

  在当下这个发展阶段,环境治理,已经成为检验各级党委政府执政能力的重要标尺,成为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流民意和公共诉求。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民有所呼,有所应。

  在此前召开的31个省(区、市)两会上,26个省份提及空气污染治理,明确提到治理雾霾天气和监测PM2.5的省份就达15个。

  不难发现,环境治理在成为施政重点和民生热点的同时,也在成为各级两会关注的焦点。

  2013年全国两会前后,山西长治苯胺泄漏污染河流,上海黄浦江死猪事件余波未了,各地频繁遭遇重度空气污染。

  从代表委员提案议案到小组讨论,到新任总理记者招待会,环境问题始终是关注焦点。

  全国两会闭幕一年来,这种关注一直都在,而且越来越集中。

  哈尔滨停课,南京红色预警,天津限行闹乌龙,每出现一次大气污染,公众的神经就绷紧一次。

  昆明惊现牛奶河,贺州水体遭受污染,红豆局长事件引发轰动,每发生一次水污染,公众的关注就增加一分。

  一年来,环境问题以超出预期的速度扩散、发酵,整个社会对改善环境质量的期待也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提升。

  在这一过程中,更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参与进来。普通市民因为雾霾起诉环保部门,企业老板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

  可以肯定的是,今年两会期间,这种关注还将持续,环境诉求还将得到充分表达,进而影响政府决策和发展进程。

  三期叠加背景下召开的全国两会,自然将成为检验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直观考场

  两会的影响早已经超越政治层面,扩展至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其他领域。解决环境问题,需要两会关注。

  环境问题早已不是单纯的环境领域问题,同时也是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甚至是政治问题。发挥两会作用,需要关注环境问题。

  建言献策凝聚着责任,争论碰撞摩擦出智慧,监督批评孕育着进步。

  2013年全国两会一年来,环境形势严峻的现实没有根本变化,变的是推进生态文明的力度和高度:

  从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会到国务院常务会,从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到行政机关,从总书记、总理到分管副总理,中央高层关注环境问题的频率明显提高。

  2013年全国两会一年来,环保投入偏低的差距没有根本变化,变的是破解瓶颈制约的决心和信心: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下大力、出真招、见实效,消除人民群众心肺之患’”,河北承诺增加落后产能党政同责、就地免职,北京提出治不好大气提头来见

  2013年全国两会一年来,污染点多面广的局面没有根本变化,变的打击违法排污的手段和能力:

  两高司法解释大大降低了入罪门槛,《环境保护法》在多次征求意见后也即将面世,这将大大增强环境执法的刚性和力度。

  2013年全国两会一年来,污染事故高发的势头没有根本变化,变的是对于环境问题的认知和心态:

  面对棘手的环境问题,除了无奈、着急与抱怨,整个社会表现出了更多的淡定、耐心和定力,理解、支持和参与。

  别忽略了这些调整。

  正是这种调整,支撑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在认识和实践两个层面发生了深刻变革,更深地进入综合决策层面和宏观改革层面。


  • 上两篇文章:污染者付费——频发雾霾倒逼中国资源价格改革
    以频发雾霾为代表的环境恶化正在凸显中国能源资源领域改革的迫切。抵京参加全国两会的政协委员们强调,必须推进水、电、气、油等领域价格改革,让污染者承担更多成本。   “中国资源性产品当前的价格根本无法向社会传递资源紧缺、能源供应不足的信号。”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曹湘洪2日对记者说。   而且,中
  • 上一篇文章:全球光伏主要市场全球光伏主要市场
    来源:中国能源报 根据NPDSolarbuzz最新全球光伏项目追踪报告GlobalDealTracker,目前在领先的太阳能光伏国家,准备建设的商业及公共事业电站项目有4,300个,其中近半数是规模在250kW到5MW的项目。   目前全球太阳能光伏需求领先的国家包括:亚太地区五个主要国家(中国、日

  • 下一篇文章:多位学者称环境税开征条件已成熟 或今年出台
    财税改革下一步:“滚动预算”箭在弦上   两会关键词(一)财税改革   张静   2014年全国两会大幕拉开在即,作为新一轮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点,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各界关注焦点。从预算制度改革到税制改革以及地方债务治理都将成为热点话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对财税体制改革提出要求以来,各方认为,今年在
  • 下两篇文章:油品价格上调已成定局 挂靠油种不明机构数据打架
    来源:中国新闻网根据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 “十个工作日一调”原则,国内油价新一轮调价窗口将于2月26日24时开启。由于国际油价一路高涨,多机构预测
  学会动态
行 业 动 态
学 会 动 态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