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473-2009
清洁生产标准 氧化铝业
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Alumina industry
清洁生产标准氧化铝业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氧化铝生产企业(铝土矿开采、自备热电生产部分除外)清洁生产的一般要
求。本标准将清洁生产标准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资源能源利用指标、产品指标、
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废物回收利用指标和环境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以铝土矿为原料用拜耳法、联合法生产氧化铝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
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制度,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和
排污许可证等环境管理制度。
2 指标要求
氧化铝业(拜耳法)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生产工艺技术采用间接加热强化溶出技术;赤泥分离洗涤采用高效沉降技术;氢氧化铝焙烧采用流态化焙烧技术,
降膜蒸发、强制循环蒸发排盐等新技术,推进生产设备的大型高效化。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氧化铝综合回收率/% ≥82 ≥81
2.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折标煤)/(kg/t)≤400 ≤500 ≤520
3.单位产品新鲜水耗/(m3/t) ≤3.6 ≤4.5
三、产品指标
1.氧化铝一级品率/% 100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1. 单位产品SO2 产生量a/(kg/t)≤0.15 ≤0.8 ≤1.7
五、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6 ≥93 ≥90
2.赤泥回水利用率b/% 100
3.二次蒸汽利用率c/% 100
4.蒸汽冷凝水利用率d/% 100
六、环境管理要求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2.组织机构 设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环保和清洁生产有关工作
3.环境审核
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按照GB/T 24001 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了环境管理与监控制度,有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
所有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有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主要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有较完善岗位操作规程,重点岗位有作业指导书。设备运行无故障、完好率达100%;各种计量装置齐全,并制定严计量考核制度。设备运行无故障、完好率达98%;各种计量装置基本齐全,并制定严格考核制度。记录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制定了企业环境风险预案。
设施正常运行,无跑、冒、滴、漏现象,主要生产部位有明显标识,生产
环境整洁。
凡是可能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产生的设备或场所,都应采取严格的环保降尘或废气
净化措施:干性物料装卸处应设置喷水抑尘或其他有效的集尘、降尘措施,并保证在物料装卸过程中正常运行;所有干性物料输送皮带均应设置封闭皮带廊;
新建氧化铝厂应设集中原料堆放库,原料场应设围墙或其他抑尘措施。
凡是有气体污染物产生的设施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过程的封闭,杜绝或减少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废气设施,必须采取废气净化或除尘
措施。
废水管理应实施“清污分流”,对废水管网进行防腐、防渗漏处理,避免废水渗漏,实现工业废水全部回收利用。
具备药剂制配室和严格的药剂制度,添加的药剂种类、药剂用量、添加方式、
加药地点以及加药顺序等均经过充分试验确定。
4.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根据铝土矿品质及氧化铝生产工艺情况进一步降低碱耗。
5.赤泥处理与处置
按照GB 5085.1、GB 5085.2、GB 5085.3、GB 5086.1、GB 5086.2 对赤泥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如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则赤泥及其堆场应按GB 18597、GB 18598要求进行处置,如经鉴别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则赤泥应按GB 18599 二类一般固体废物要求进行处置。
6.相关方环境管理 服务协议中明确原辅料的包装、运输、装卸等过程中的安全及环保要求。
a SO2 产生量的统计范围是氢氧化铝焙烧炉,不包含热电厂、石灰炉、熔盐炉等。
b 对赤泥堆场进行了防渗处理,赤泥附液不发生渗漏,并长期将赤泥堆场的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企业合理利用,即可认为赤泥回水利用率为100%。
c 在溶出、蒸发等用新蒸汽的工序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能全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而不排空浪费,即可认为二次蒸汽利用率为100%。
d 在溶出、蒸发等用新蒸汽的工序上,得到的新蒸汽冷凝水能全部返回锅炉房,或大部分返回锅炉房,少部分补充到生产工艺过程中而不外排浪费,即可认为蒸汽冷凝水利用率为100%。
氧化铝业(联合法)清洁生产技术指标要求
清洁生产指标等级 一级 二级 三级
一、生产工艺与装备要求
生产工艺技术采用间接加热强化溶出技术;赤泥分离洗涤采用高效沉降技术;氢氧化铝焙烧采用流态化焙烧技术,降膜蒸发、强制循环蒸发排盐等新技术,烧结法采用间接加热脱硅技术,推进生产设备的大型高效化。
二、资源能源利用指标
1.氧化铝综合回收率/% ≥91 ≥90
2.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折标煤)/(kg/t)≤800 ≤900
3.单位产品新鲜水耗/(m3/t) ≤4 ≤5 ≤7
三、产品指标
1.氧化铝一、二级品比例/% 100 ≥99 ≥98
四、污染物产生指标(末端处理前)
1.单位产品SO2 产生量a/(kg/t) ≤0.25 ≤0.95 ≤2.4
五、废物回收利用指标
1.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96 ≥93 ≥90
2.赤泥回水利用率b/% 100
3.二次蒸汽利用率c/% 100
4.蒸汽冷凝水利用率d/% 100
六、环境管理要求
1.环境法律法规标准
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法律、法规,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
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管理要求。
2.组织机构 设专门管理机构和专职管理人员,开展环保和清洁生产有关工作。
3.环境审核
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按照GB/T 24001 建立并运行环境管理体系,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环境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及作业文件齐备。按照《清洁生产审核暂行办法》的要求进行了清洁生产审核。建立了环境管理与监控制度,有污染事故的应急程序,原始记录及统计数据齐全有效。所有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有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指导书。主要岗位进行过严格培训,有较完善的岗位操作规程,重点岗位有作业指导书。设备运行无故障、完好率达100%;各种计量装置齐全,并制定严格计量考核制度。设备运行无故障、完好率达98%;各种计量装置基本齐全,并制定严格考核制度。记录运行数据并建立环保档案;制定了企业环境风险预案。环保设施正常运行,无跑、冒、滴、漏现象,主要生产部位有明显标识,生产环境整洁。
凡是可能产生粉尘和有害气体产生的设备或场所,都应采取严格的降尘或废气
净化措施:干性物料装卸处应设置喷水抑尘或其他有效的集尘、降尘措施,并保证在物料装卸过程中正常运行;所有干性物料输送皮带均应设置封闭皮带
廊;新建氧化铝厂应设集中原料堆放库,原料场应设围墙或其他抑尘措施。
凡是有气体污染物产生的设施均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持过程的封闭,杜绝或减少无组织排放。污染物浓度超过排放标准的废气设施,必须采取废气净化或除尘
措施。
废水管理应实施“清污分流”,对废水管网进行防腐、防渗漏处理,避免废水渗漏,实现工业废水全部回收利用。具备药剂制配室和严格的药剂制度,添加的药剂种类、药剂用量、添加方式、加药地点以及加药顺序等均经过充分试验确定。
4.生产过程环境管理
根据铝土矿品质及氧化铝生产工艺情况进一步降低碱耗。
5.赤泥处理与处置
按照GB 5085.1、GB 5085.2、GB 5085.3、GB 5086.1、GB 5086.2 对赤泥进行浸出毒性鉴别,如经鉴别属于危险废物则赤泥及其堆场应按GB 18597、GB 18598要求进行处置,如经鉴别不属于危险废物的则赤泥应按GB 18599 二类一般固体废物要求进行处置。
6. 相关方环境管理 服务协议中明确原辅料的包装、运输、装卸等过程中的安全及环保要求。
a SO2 产生量的统计范围是氢氧化铝焙烧炉和熟料烧成窑,不包含热电厂、石灰炉、熔盐炉等。
b 对赤泥堆场进行了防渗处理,赤泥附液不发生渗漏,并长期将赤泥堆场的回水返回氧化铝生产企业合理利
用,即可认为赤泥回水利用率为100%。
c 在溶出、蒸发等用新蒸汽的工序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二次蒸汽能全部在生产工艺过程中得到充分应用而不排空浪费,即可认为二次蒸汽利用率为100%。
d 在溶出、蒸发等用新蒸汽的工序上,得到的新蒸汽冷凝水能全部返回锅炉房,或大部分返回锅炉房,少部分补充到生产工艺过程中而不外排浪费,即可认为蒸汽冷凝水利用率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