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神奇”塑料薄膜埋地数月便可消失化成肥料

来源:中国化工信息网

塑料地膜的污染一直是大家争议的话题,而在江南街道南龙新厂区内的一片菜地上就有一种特殊的塑料薄膜,只要将其铺在泥土里数月,它便会慢慢消失殆尽,转而变成肥料滋养农作物。
  “就是这里。”南龙集团总裁应赞寿指着厂区一角的几分菜地说,“你看,地膜已经降解了大半。”只见泥地里覆着一片片白色塑料地膜,乍看上去,模样与普通地膜没两样,已变得破破烂烂,不成形状。在菜地的一角,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铺膜时间:2012年10月28日。
  “铺膜已半年多了,铺设的方法和普通地膜一样,现在被降解的部分已经化为肥料融入土中。”应赞寿说。
  “这只小花盆用的也是同种材料,种植花草一段时间后,也会慢慢降解。”南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南龙子公司)技术总监张同海拿出一盆微型花卉。记者看到,花卉的根须已穿透盆面,肆意地舒展开来。
  到底是何种新型材料,具有如此魔力呢?记者采访时,恰逢全国生物基材料及降解制品标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翁云宣来永,翁博士用简单明了的话语,解释了这个原理。
  “这种材料的全称是新型改进聚乳酸薄膜,也叫聚乳酸,简称PLA。”翁博士说,“大家都知道木薯吧,它的原材料用的正是木薯。”翁博士说,将木薯提练成淀粉,再加工成乳酸,成为聚合物,最后吹成薄膜,这种可降解的材料便诞生了。
  据了解,传统塑料的原材料为石油,使用后难以降解,造成白色污染。聚乳酸又称聚内交酯,是以微生物发酵产物乳酸为单体化学合成的。使用后可自动降解,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容器、农用地膜、服装等等。
  翁博士说,淀粉是可再生资源,可降解塑料在降解或灰化后,形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些又可在植物光合作用下变成生物质,回归自然循环。
  狠“抠”成本,让更多百姓都用得起据了解,目前全世界可降解塑料所用的原材料有7至8种,南益生物使用的是其中一种。全世界一年产能仅50万吨左右。2010年,南龙集团成为我市首家涉及可降解材料领域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引进境外人才,潜心研发,目前该项目已获取两项国家专利,并投入小批量生产。
  应赞寿说,白色污染现象日渐严重,企业有责任为环保事业尽一份力。比如我国地膜覆盖面积每年超2亿亩,残膜污染严重的土壤会使农作物产量下降,如果能够推广可降解地膜,就会实现零污染,但可降解塑料至今难推广的原因就是“太贵”。
  “我们使用的是最传统的普通吹膜机。”车间内,工作人员将聚乳酸颗粒置入一台旧机器中,很快吹出段段白色塑料膜,这令见多识广的翁博士也有些吃惊。
  据介绍,目前市场上可降解材料的价格是普通材料的2至3倍。南益生物将改性材料达到可用普通机器处理,成本大为降低,其价格仅略高于普通材料,比国内同类产品低20%至30%。
  应赞寿说,这两年,每年都有客户向公司订购应用于片材、购物袋等方面的可降解塑料。预计到2020年,世界可降解塑料的市场份额将占到10%左右,南益的改性材料有望迎来巨大市场。
  可降解塑料实现全国新突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国目前生产的淀粉塑料大多为填充型淀粉塑料。根据发达国家标准要求,2014年后,可降解塑料中的“杂质”必须低于15%。南益率先走出一步,所用材料百分百纯天然,不掺任何普通塑料成份。
  “很多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南益生物在改性塑料研发方面实现了新突破。”翁博士给予了高度肯定。


  • 上两篇文章:空气净化器有“忽悠”PM2.5和甲醛 净化效率尚无标准
    来源:百度新闻“甲醛清除率99%”、“PM2.5去除率99.99%”……今年以来不少空气净化器瞄准消费者对空气环境质量的担忧,用各种“优异”指标促销
  • 上一篇文章:2013年天然气缺口将达80亿立方 未来形势更严峻
    2013年天然气缺口将达80亿立方未来形势更严峻来源:百度新闻针对中石油对地方限供天然气传言,中石油董事长周吉平今天(23日)回应,这主要来自供需矛

  • 下一篇文章:“白色塑料”穿上“绿色外衣”
    来源:中国低碳网在日常生活中,恐怕没有哪种物质像塑料一样,能如此深入、彻底地融入大众生活的每个环节中:大到飞机、汽车、轮船部件,小到吸管、燃料、包装
  • 下两篇文章:如何妥善处理环境信访?
    来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当今环境信访已成为社会舆情的焦点、公众关注的热点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各级环保部门应以务实作风,帮助群众解决最迫切、最现实的环境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