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科技日报
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大背景下我国走低碳发展之路已成大势所趋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高校产学研合作要主动适应低碳发展新形势和新要求,积极探寻合作新思路和新路径,提升合作的效率和水平,为推动经济社会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低碳发展与高校产学研合作密切相关。科技创新是低碳发展的第一驱动力,也是高校产学研合作的核心要素。低碳发展是一种以低碳为特征的创新型发展模式,离不开低碳科技创新和人才等支撑。而高校产学研合作在低碳科技创新、低碳人才培养和低碳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对促进低碳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确把握低碳发展需求与遵循高校产学研合作规律的关系,以低碳科技创新、低碳人才培养、低碳成果转化以及产学研紧密结合等路径促进低碳发展,既是高校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向低碳转型的客观要求。
以低碳科技创新驱动低碳发展
高校产学研合作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优势,着眼于低碳技术的战略储备,推进自主创新和协同创新,不断催生一大批驱动低碳发展的高水平创新成果。
大力推进自主创新。高校要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激发科研创新活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立“低碳基础研究、低碳应用研究、低碳新技术开发、低碳发展可行性研究”一体化的创新平台。围绕低碳、绿色、生态发展战略,开展低碳基础理论创新研究;围绕低碳产业结构调整,开展低碳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以新能源、生物技术、物联网、节能环保技术等为主攻方向,开展低碳知识技术创新研究;以推行低碳价值理念、繁荣和发展文化产业为目的,开展低碳文化创新研究等。
积极推进协同创新。打破高校与企业、其他研究机构之间的壁垒,整合校内外低碳相关学科优势资源,通过校校、校所、校企、校地和国际合作,建立联合共建低碳实验室,积极开展碳捕捉和碳封存技术、能源利用技术、生物技术、生态恢复技术、再利用技术、替代技术、新材料技术、绿色消费技术等共性、关键技术的联合攻关,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和升级。
以低碳人才培养引领低碳发展
高校要把低碳发展理念融入到产学研合作教育的全过程,为低碳发展培养大批具有绿色、节能、生态意识的高层次实践型人才。
培育低碳价值理念。低碳教育要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积极推进低碳价值理念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与高校创建节约型校园相结合,在高校师生中推行低碳生活价值理念和生活方式;要与服务社会各行业低碳发展相结合,借助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低碳科普宣传、低碳技术咨询、低碳科技培训等社会服务活动。通过开展行之有效的低碳实践教育活动,使低碳价值理念深入人心、见行见效。
创新低碳教育模式。高校要对接低碳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学科专业布局,开设低碳发展相关专业,优化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丰富教学内容,实现专业培养方案与社会低碳发展“零距离”对接;通过整合学校与低碳企业优质教育资源,强化“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手段和方式,共建实践教学基地,创设实习就业岗位,实现学生学业与低碳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以低碳成果转化推进低碳发展
高校产学研合作应充分发挥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独特优势,积极搭建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三大平台,推进低碳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低碳产业快速发展。
搭建成果转化平台。建立高校、企业、政府产学研合作低碳成果转化联动机制,打造大学低碳科技园、低碳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中试孵化和产业化服务基地,促进低碳科技成果向低碳产业集群流动,建设适用、便捷、高效的低碳科技成果技术转化平台。
搭建成果交易平台。针对高校产学研合作成果交易存在的交易风险问题,建立独立于高校、政府、企业之外的第三方低碳成果交易平台,开展低碳产品、技术、碳汇等交易,不断强化服务功能,拓展市场运行机制,减低合作风险与交易费用,实现各方诚信合作、互利互赢。
搭建信息服务平台。整合高校、企业、政府的低碳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交易市场信息、低碳产业政策、国内外低碳发展最新动态等信息资源,建立集低碳成果评估认证、低碳成果转化交易、低碳信息发布共享、低碳市场预测分析、低碳融资担保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高效便捷的“一站式”信息服务平台。
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低碳发展
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低碳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只有建立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等各方紧密合作的机制,才能不断提升其服务地方低碳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建立产学研合作低碳运行机制。通过创新合作机制和政策体系,提高合作效率和效益,减少资源和能源浪费,实现高校产学研合作自身低碳运行,为地方低碳发展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建立产学研各方互动共赢机制。要建立高校、政府、企业、社会等的低碳利益均衡机制,努力与高校培养高层次低碳人才、研发低碳技术相结合,与政府提高能效、减少能耗、节能减排相促进,与企业低碳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相协调,与社会推行低碳价值理念、倡导低碳社会文明相一致,实现参与低碳发展的利益相关方资源共享、互动共赢。
建立产学研合作服务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功能,设立专门组织机构,协调和规范高校产学研合作促进低碳发展的行为和活动;要建立包括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行政组织、金融组织、社会团体等在内的全社会参与联动服务低碳发展的战略联盟,通过成员单位间的科技自主创新、项目协同创新、科技成果转化、资源共享利用、金融借贷服务、低碳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紧密合作,形成“多主体参与、多层次监督、多渠道服务、多形式运作”的促进低碳发展服务体系。同时,要促成高校产学研合作服务低碳发展的各种保障机制,如补偿机制、激励机制、评价机制、发展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