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污染源变绿色建材 粉煤灰利用市场看好

  “看这些楼,用的都是我们粉煤灰做成的砖。”2月19日,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协庄煤矿天缘环保建材砖厂厂长副厂长毕同思指着厂区的一栋大楼自豪地对记者说。日前,国家发改委等10部门以联合令形式发布了新修订的《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将采取五项措施鼓励支持粉煤灰综合利用,让粉煤灰生产、利用企业感受到了行业发展的暖暖春意。

  据介绍,粉煤灰是锅炉烟气经除尘器收集后获得的飞灰和燃烧副产物炉底渣,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废弃物。近年来,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并总体保持在67%左右,已超过美国等发达国家。然而,随着我国煤炭产量和燃煤电厂迅速增加,粉煤灰产生量急剧增涨,“十一五”末粉煤灰年产生量已达4.8亿吨,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单一固体污染源,预计“十二五”末粉煤灰年产生量将达到5.7亿吨。企业传统多采取填埋、堆放等方式进行处理,须建设大规模的贮灰场,不仅占用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长期暴露在空气中、掩埋在泥土中,粉煤灰还会释放出铅、汞、镉、砷等重金属物质,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所谓废物只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对于这句话,华能济南黄台电厂副厂长李刚感触颇深。他告诉记者,该厂每年产生50万吨左右的粉煤灰,过去未经处理的粉尘直接排放到大气中,造成厂区附近空气质量不佳,连周围植物的叶子上都长年落满灰尘,一眼望去灰扑扑一片。

  2000年,该厂启动粉煤灰综合利用工程,将干灰收集利用进行地砖生产,灰渣制成建筑用切块,消化不了的全部外销。用粉煤灰制成的砖密实性好、吸水率低、抗冻性好、强度高,在城市园林、住宅小区、人行道、广场建设中应用广泛。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原本是“烫手山芋”的粉煤灰一下成为周边建材厂、水泥厂的抢手货。

  据记者了解,目前我省工矿企业及燃煤电厂的粉煤灰利用情况较好,对粉煤灰进行综合利用开发已成为主流。“既有钱赚,又保护了环境,企业何乐而不为呢。”毕同思介绍说,近两年,新泰市至少有50多万平方米的小高层住宅使用了这种新型建材。

  不少煤矿还因地制宜将粉煤灰引入井下进行充填。山东能源新矿集团孙村煤矿把煤矸石、水泥、粉煤灰、水等材料按比例进行搅拌,开发出一种似膏体胶结充填料浆,通过钻孔和管道用泵输送至井下待充填的采场,这种充填料浆浆体浓度更高、流动性能更好,每年就可消耗粉煤灰4万多吨,全矿生产的粉煤灰已实现 100%综合利用。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废弃物综合利用,此次新修订的管理办法便意在推动粉煤灰的二次加工,实现变废为宝。国家将鼓励对粉煤灰进行高附加值和大掺量利用,包括支持发展高铝粉煤灰提取氧化铝及相关产品;支持发展技术成熟的大掺量粉煤灰新型墙体材料;鼓励利用粉煤灰作为水泥混合材并在生料中替代黏土进行配料;鼓励利用粉煤灰用作商品混凝土掺和料等。新建和扩建燃煤电厂要避免建设永久性粉煤灰堆场(库),确需建设的,原则上占地规模按不超过3年储灰量设计。

  使用粉煤灰制品的企业也将获得政策鼓励。按照新规定,用灰单位可以按照有关要求和程序申报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符合条件的用灰单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申请享受资源综合利用相关优惠政策。“用灰有了优惠,就不愁市场越来越大。”毕同思预测,在新政策带动下,会有更多企业参与粉煤灰的开发利用,“到时候如何化解粉煤灰供不应求问题、如何依靠废弃物创造更大的利润就成为下一步突破的核心了。”


  • 上两篇文章:化工五大领域完成节能减排规划
    记者从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获悉:由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负责编制的《重点化工行业节能减排规划研究》于近日完成。该研究围绕合成氨、甲醇、纯碱、电石、烧碱聚氯乙烯五大重点化工领域,对“十二五”末的行业节能减排潜力进行了分析估算,提出了调整产业布局、调整原料和技术结构等节能减排的政策性建议。
  • 上一篇文章:节能优先是发展之首
    提到“优先”这个词,恐怕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国家大力推行的“公交优先”。就在10月24日,由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的《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中提到了要“节能优先”。《规划》指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强化节能优先战略,全面提高能源

  • 下一篇文章:PM2.5将有规范中文名
    中国科技网北京2月27日电(记者李禾)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今天在北京主持召开PM2.5中文定名研讨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刘青说,将在《中国科技术语》杂志和有关媒体上刊登专家建议,在广泛征求社会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依据科学性、系统性、通用性等原则来确定PM2.5中文名。
  • 下两篇文章:美国研制出可拉伸锂离子电池 电池变得更小更柔软
    中国科技网讯据物理学家组织网2月26日报道,美国西北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的科研人员首次展示了可拉伸的锂离子电池,这种柔性器件能够为创新性电子设备提供动力,真正实现电子装置和电力来源的小型化、延伸性集成。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同日出版的《自然·通讯》杂志上。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