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最薄最硬的“未来材料”
转载慧聪化工网: 碳纳米技术进展系列报道之三 用石墨制得的石墨烯堪称人类目前已知的强度最高的物质,发展前景令人神往。它不仅可以开发制造出薄如纸片的超轻型飞机材料、超坚韧的防弹衣,甚至还能为“太空电梯”缆线的制造打开希望之门。但其前提是必须先解决宏量、可控制备的技术问题。中科院化学所朱道本院士指出,获得大面积、均匀的石墨烯,是石墨烯制备中尚未攻克的难点。通过探索苯类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开环反应合成石墨烯,最有可能率先获得突破。 学科交叉创新空间大 如何制备结构精确可控的石墨烯,是打破其应用瓶颈的关键。中科院金属所成会明研究员提出,利用石墨原料的尺寸与结晶度不同来控制石墨烯层数的策略,可以宏量制备出单层、双层和三层的高质量石墨烯。他的课题组利用电泳沉积方法,已经制备出表面均匀致密的单层石墨烯薄膜。这种石墨烯薄膜具有优良的场发射特性、低开启电场和阈值、良好的场发射稳定性和均匀性。 中科院化学所的王朝晖研究员正考虑用化学合成法制备石墨烯,从而解决高质量石墨烯的可控制备、石墨烯结构和物性的调控以及石墨烯材料的应用研究等多个关键问题。 “作为近几年飞速发展起来的一种碳纳米材料,石墨烯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大量的科学问题等待我们去研究。这是一个创新空间很大的全新领域,更是一个前沿交叉领域,有待不同领域科学家的协同努力。”朱道本对记者说。 国内探索步步为营 当前,我国科研人员正在石墨烯领域开展积极探索。随着其各种特性被陆续发现,相信不久的将来就可以投入大批量、低成本的工业化生产。 中科院物理所王恩哥研究员等采用剥离-再嵌入-扩张的方法,成功制备出高质量石墨烯,并通过LB(单分子或多分子层)膜组装技术制成大面积的透明导电膜,对石墨烯的大规模应用具有重要意义。2009年,中科院化学所的研究人员探索出一种制备图案化石墨烯的方法,并成功将其应用于有机场效应晶体管电极。 还是在2009年,中科院电工所马衍伟研究员等采用对苯二胺还原氧化石墨纳米片的方法,成功制备出高稳定性有机溶剂分散的石墨烯材料,并采用电泳沉积法获得了高导电性的石墨烯薄膜。此方法制备的石墨烯分散性能好、产率高、导电性能好且成本低,有望应用于超级电容器和复合功能材料等领域。 此外,中科院兰州化物所也于今年5月制备出石墨烯薄膜,满足了实际应用中低能耗、低成本和高产量的要求。 高频应用或率先突破 2006~2008年间,石墨烯已被制成弹道输运晶体管和平面场效应管,引起了研究人员的兴趣。业内人士认为,石墨烯很可能首先应用于高频领域,如太赫兹微波成像等。此外,凭借其很高的导电性和透光性,还可用于透明电极、触摸屏、液晶显示、有机光伏电池以及超级电容器等领域。 中科院数字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计算结果表明,石墨烯的理想强度为110~121GPa,意味着这是人类已知的最为牢固的材料,可作为添加剂广泛应用到高强度复合材料之中。石墨烯的厚度只有0.335纳米,最突出的特性是电子传输速度极快,还具有很高的化学稳定性和热力学稳定性,有望取代硅在电子产品生产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 西南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专家表示,基于石墨烯的电路或许要到2025年之后才会出现,在此之前硅电路还会占据主导地位,但前景无疑是乐观的,因为石墨烯片的边缘尺寸基本没有限制。专家乐观地表示,仅仅在10年前,碳纳米管的长度还不足1微米,现在已经可以制造出几厘米长的纳米管了。可以预见,同样的结果也会出现在石墨烯上。
- 上两篇文章: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将公布
本文转载慧聪化工网引用如下: 新能源规划最终定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目前,该规划经过多次修改和完善,已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的审批,上报国务院。 这份正在审批的发展规划中,包括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非常规天然气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的规划;也包括对传统能源
- 上一篇文章:新的9种化学物被列入禁用化学品名单
本文转载慧聪化工网引用如下: 日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依据2001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将新的9种化学物质列入对人类与动物健康及环境有害的禁止与限制使用化学品物质名单中,从而使得全球被列为禁止与限制使用的化学品总数增加到21种。本次修改案是《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 下一篇文章:多孔纳米硅碳提升电池效率
转载慧聪化工网: 大连丽昌新材料有限公司日前在北京推出其最新开发的节能环保产品——新一代硅碳储能新材料多孔纳米硅碳复合材料。 多孔纳米硅碳复合材料应用于动力电池,可使电池储存电量提升至传统电池的3倍,被视为动力电池领域的重大技术突破。多孔纳米硅碳复合材料采用新一代合成技术制备,工艺路线可以形象地描
- 下两篇文章:光伏技术政策明朗尚待技术突破
转载慧聪化工网: 光伏发电业内翘首企盼的固定上网电价迟迟未能出台,并在新一轮光伏电站招标计划中宣告落空。目前光伏行业技术进步的步伐显然没有达到决策者的期望值,更强有力的政策出台还需要行业有更加清晰的技术突破和发电成本降低。 太阳能发电成本的确在去年的敦煌项目招标中展示了惊人的“一降”,从过去高达每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