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第二届山地环境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成都召开

10月16日至18日,由中科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承办的第二届山地环境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ICMED)在四川成都召开,来自1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80多名代表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安排了5个议题共计4个主题报告、21个会议报告。此次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国家林业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及国际地理联合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以及四川省地理学会协办。

ICMED组委会副主席,成都山地所所长邓伟研究员和ICMED科学委员会副主席,来自瑞士的Mountain Research Initiative (MRI)执行主席Gregory.B.Greenwood教授在开幕式上致欢迎辞。邓伟所长对来自世界各国的科学家和国内科研院所及大学的专家莅临会议表示热情欢迎和衷心感谢。他在强调山地作为全球淡水、生物、能矿及文化宝库同时,指出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不断加剧情形下,山地作为敏感的响应区域,其环境变化和山区发展的关系将愈加密切,倍受关注。因此,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山地研究领域科学家提供一个研究、交流及探讨的重要平台,继续推进和深化山地的研究。他指出,山地环境与发展的主题内容十分丰富,需要更多的科学家参与,需要更多地分享山地研究成果,以便指导和服务山区可持续发展。如果能够定期举办这一主题鲜明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会进一步广泛联结各国科学家,形成交流联盟,推动合作,共同促进山区环境与发展的综合研究。

会上,美国马里兰大学John Townshend教授作了Environment Monitoring using Landsat-class dat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的大会主题报告。成都山地所崔鹏研究员,Gregory.B.Greenwood教授以及成都山地所吴艳宏研究员等分别针对泥石流风险,MRI目前发展方向以及山区生态系统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方面的研究作了大会报告。

会议期间,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美国、瑞士、俄罗斯、波兰、英国、印度、秘鲁、古巴、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围绕“气候变化下山区环境演化”、“山区环境保护及资源可持续利用”、“山地灾害机理、减灾技术及风险响应”、“现代化过程中山区发展”以及“山区发展政策”五个会议议题作了学术报告与交流,参会代表会上踊跃发言,会下积极交流,结成友谊,热烈讨论山地研究领域的问题。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的资助下,本次会议得以顺利召开。会议承办方——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再次承办举行这一主题会议,意在重温和固化10年前第一届山地环境与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会议理念和推动山地科学发展的主导思想,意在逐步打造一个国际化认可度不断提高的带有标志意义的国际学术会议,以期加强展示和扩大我国山地研究的学术影响力。与会的国内外学者就此形成了一些共识,达到了会议举办的预期目的。

会后,部分参会代表前往都江堰以及5·12震中映秀镇,对都江堰水利工程和地震灾区恢复重建、灾害防治和生态恢复进行了考察。


  • 上两篇文章:向低品位矿石要铜,让矿山重披绿装
    被剥了几层“皮”的山体,大量堆积的废矿石,被污染地发黑或发黄的流水……这是很多人对矿山的印象。日前,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采访组来到江西德兴铜矿,发现矿山采用新技术,不但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废物基本达零排放,而且进行了复垦,矿山重新披上了绿色“新装”。
  • 上一篇文章:陈庆云院士获首届“中国化学会黄维垣氟化学奖”
    10月13日至14日,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氟化学会议在江西师范大学瑶湖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主办,江西师范大学、中科院有机氟化学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约有来自全国各高校和科研院所的250位氟化学研究人员参加了本次会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化学二处的杜灿屏研究员、处长郑企雨到会指导。

  • 下一篇文章:两岸产业技术论坛举行
    10月18日,第三届“两岸产业技术论坛”在厦门市举行,海峡两岸300多位产业界、专家学者聚集一起,共同研讨“微电子技术”和“新能源与新材料技术”合作。科技部副部长陈小娅、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陈式千协理和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交流局严中洲副局长等领导与会。
  • 下两篇文章:首届中德太阳物理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
    会议现场10月16日至19日,首届中德太阳物理双边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召开。这次会议由隶属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德国研究基金会的中德科学中心资助,
  学会动态
学 术 交 流
活 动 预 告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