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5日~26日,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和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SCCS-CIESC)共同举办的“新化学物质申报实践交流会”在浙江台州举行,本次会议与会专家和代表82人。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解读《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保部第7号令)及配套文件,交流新化学物质申报的经验和申报中遇到的问题。中国修订后的《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环保部第7号令)实施近一年,同时,环保部发布的过渡期文件《关于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登记有关衔接事项的通知》(环办[2010]123号)也将于2011年10月15日结束过渡期的优惠政策。为反映在过去一年中,新法规在实施过程中申报人和管理部门所遇到的一些情况和问题,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与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本次交流会,本次会议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学品HSE事业部承办。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学品HSE事业部主任、教授级高工周厚云先生宣布会议开始,并邀请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主任委员万世波先生担任会议主席,并主持会议,并代表主办单位致辞。与会嘉宾致辞有:环境保护部化学品登记中心(CRC-MEP)副主任沈英娃女士致辞、联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何春先生致辞。
大会进行了1天半的紧张报告和互动交流,大会共有9位专家在会上做了专题演讲。CRC-MEP主任助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部主任、副研究员聂晶磊先生对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及两个配套管理文件进行了介绍;CRC-MEP副主任、研究员沈英娃女士就新化学物质申报登记数据和风险评估报告要求进行了演讲;CRC-MEP新化学物质申报负责人、高级工程师杨力女士详细讲解了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部7号令)实施过程中的情况、问题和解决方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王宏女士就《新化学物质危害性鉴别导则》、《化学物质风险评估导则》的主要要点和编制进展进行介绍;浙江省固体废物监督管理中心化学品管理科科长赵沛胜先生对《浙江省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实施细则》进行了详细解读;CNCIC首席产品注册专家、高级工程师、HSE事业部副主任葛晓军先生详细讲解了中国新化学物质申报过程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与会代表普遍反映本次会议报告对实际申报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同时,大会交流了国外化学品管理法规动态,以及国外跨国化工公司在遵守中国的化学品管理法规方面的应对策略。美国杜邦公司亚太区产品监管经理陈可文女士介绍了杜邦公司对新化学物质的管理,以及杜邦公司对化学品整个生命周期的安全监管经验;瑞士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全球化学品注册总监,环境毒理学博士Ms. Ya-Juin Chou 介绍了中国化学品法规在诺华的实践,并将中国新化学物质法规与REACH法规进行了对比;日本住友化学分析测试中心法规专家Ms. Makiko Hayashi 介绍了日本化审法的主要情况和实施情况,并对日本化审法和中国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在风险评估和监管等做了系统的比较。
本次会议除了会上交流外,会下主要专家成了与会代表追逐的对象,休息时间都在咨询,CNCIC首席产品注册专家、高级工程师、HSE事业部副主任葛晓军先生在返程的机场,有10多个与会代表同机,因大雨航班延误,在机场又针对新物质申报实际操作问题讲解了约2小时。本次会议让申报企业之间、企业和主管部门之间当面进行了充分交流,共同探讨了在科研备案、简易申报、常规申报、测试数据要求、受理时限、登记证书发放、行政审批及监管等方面遇到的障碍和困惑。代表们对法规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许多建议。
本次会议在各位演讲专家的精心准备下,演讲报告很精彩,与会代表普遍认为会议很有收获,会议圆满结束并获得了成功,完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背景资料: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CNCIC)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全球化工行业享有盛誉、权威的信息咨询研究和信息服务机构。设有国家工程图书馆化工分馆、全国化工国际展览交流中心、音像影视中心、产业规划研究院、产业经济研究院、竞争力情报研究院、化学品HSE事业部、全国化工节能(减排)中心、应急能力评价中心等机构;中化化工标准化研究所、全国危险化学品标准化所,承担全国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审查部。承担着科技部、商务部、国家安监总局、环保部等多项研究项目,同许多国际跨国化工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
中国化工学会已有70多年的历史,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3年,在化工安全生产和化学品安全方面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与和咨询服务。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同中国化工学会化工安全专业委员有着长期的良好的合作关系,多次合作召开各种会议和咨询活动,本次交流会由2个单位联合召开,并由中国化工信息中心化学品HSE事业部承办。化学品HSE事业部长期跟踪研究国内外的HSE(健康、安全、环境)法规及标准,已为国内外近百家化学品制造商、供应商在生产和贸易过程中扫除了法规障碍、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如:在新化学物质申报、化工产品注册、化学品风险评估、化学品HSE法规、标准跟踪研究、咨询、顾问服务、GHS制度相关服务(风险评估、分类、SDS、安全标签等)、24小时化学品应急救援决策咨询、期刊出版、国际交流等方面有着不错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