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煤化工产业门槛提高

[ 2011-05-13 ] 来源于: 中国化工信息网

    “十二五期间,煤化工产业政策闸门收紧的信号已正式发出。日前,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规范煤化工产业有序发展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指出煤化工产业存在盲目规划、违规建设、无序发展的问题。国家煤化工政策一改过去含糊笼统的基调,首次明确界定煤化工产业的准入标准。 

  产能闲置技术落后

   
成为国外气化技术的试验场

  据了解,目前全国甲醇装置开工率只有50%左右,二甲醚装置也大量闲置,相当一部分企业面临破产倒闭。

  在日前召开的十二五我国煤化工行业发展及节能减排技术论坛上,来自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的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在发展煤化工技术上,存在着盲目引进的情况。煤气化技术早期的引进,的确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但由于引进的煤气化技术并不都是完善的技术,已使我国成为国外气化技术的试验场

  来自国家发改委的数据显示,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在建和已批待建煤化工项目新增用煤已超过亿吨,各地规划拟建项目新增用煤总量还有几亿吨。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一些煤炭净调入区在现有火电厂供煤已十分紧张的情况下,还争相上马煤化工项目。

  专家表示,煤化工盲目建设和过度发展不仅加剧了煤炭供需矛盾,也直接影响到全国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煤化工属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受技术制约,煤炭在整体产业链中的能源转换效率不高,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的10倍以上,煤化工的无序发展必将直接影响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

  煤水缺一不可

  布局必须考虑资源环境承载力

  煤化工布局问题不能本末倒置,要综合考虑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所有的布局都要在这个限制条件之下。中国工程院副院长谢克昌建议。目前,对地方政府和企业发展煤化工产业的热情要给予积极引导,防止盲目发展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

  据报道,煤化工产业的发展对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资金和社会配套条件要求较高。一方面,煤化工发展受制于煤炭资源。相关统计显示,一座年产250万吨的煤炭直接液化厂,年需要煤炭1100—1500万吨。如煤制油工厂服务年限50年,煤矿回采率40%,需要可采储量13.7亿—18.7亿吨,而且要求煤质稳定。

  另一方面,煤化工发展还受水资源的制约。总体上看,我国水资源与煤炭资源呈逆向分布,目前规划的大型煤炭基地基本处于缺水地区。一个百万吨煤制油厂可能要消耗千万吨的水。不合理的煤化工规划将会直接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一个年产油品300万吨的间接煤液化厂,原料煤生产部分排出的二氧化碳就达880万吨。从环境容量来看,大多数煤化工项目处在煤炭主产区,有没有排污容量也应该成为新上项目的必要条件。

  据了解,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编制《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规划》和《煤化工产业政策》,其中明确严格控制缺水地区高耗水煤化工项目的建设。煤炭净调入地区要严格控制煤化工产业,煤炭净调出地区要科学规划、有序发展,做好总量控制。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胡迁林表示,发展煤化工应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即根据各地区的煤资源、水资源、环境状况等条件,合理布局煤化工产业发展,优先满足生态保护和水资源保护的要求,充分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求,尽可能在有相当工业基础的地区将煤炭、电力、化工等联合布局。


  • 上两篇文章:对《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问题的请示》的复函
    (粤人函〔2005〕812号)省计算机网络应用考核中心: 《关于计算机网络应用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复函如下:一、2005年(
  • 上一篇文章:央企节能减排目标16%
    《证券日报》报导,在近日召开的中央企业节能 排工作会议上,国资委明确了央企「十二五」的节能减排目标:到「十二五」末,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目标下降16%左右。「十一五」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0.3%。

  • 下一篇文章:我国将出台太阳能热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标准
    作者:admin文章来源:来源:中国能源报点击数:39更新时间:2011-8-5  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太阳能热利用委员会正在起草太阳能热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标准,此标准有望年内推出。为什么要制定太阳能合同能源管理标准?标准的内容是什么?标准的出台是否推动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走向新高度?诸多问题,中国农村能
  • 下两篇文章:集中供热让减排见效益
    来源:中国环境报第6版  发布时间:2011-8-18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余桃晶 通讯员 陈斌 报道 随着汉川电厂集中供热工程的投产运行,供热范围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开始停用小型燃煤锅炉,选择集中供热蒸汽,这也成为湖北省汉川市污染减排的一大亮点。   据悉,汉川电厂4台火电机组全部配备高效
  学会动态
最 近 更 新
国 家 政 策
省 市 政 策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