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来源: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国发〔2015〕28号)、《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行动计划》(工信部联节〔2016〕217号),加快推进汽车行业挥发性有机物(VOCs)削减工作,提升行业绿色发展水平,编制本路线图。

一、行业背景

汽车及其零部件生产环节VOCs排放浓度高、强度大、持续时间长,是引发大气VOCs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十二五”以来,我国汽车行业环保涂料使用比例不断提升,部分新建涂装生产线VOCs排放指标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但是,每年仍有1000余万台汽车产品使用传统溶剂型涂装工艺生产,制造过程中散发大量VOCs。同时,汽车内饰释放的VOCs也会对驾乘人员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程度影响。

汽车工业发达国家早已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VOCs污染控制政策法规。其中,美国通过发布技术指南,引导汽车涂装技术发展方向。德国通过发布技术指导要求(Technical Instructions onAir Control-TA Luft),建立汽车表面涂装VOCs排放指标,约束企业排放行为。

二、削减目标

为引导行业技术进步,制定汽车行业VOCs排放目标。汽车涂装车间VOCs排放目标如表1所示,车内VOCs散发量应满足《GB/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及其后续修订版本的要求。

表1 汽车涂装车间VOCs排放目标

车型

单位涂装面积VOCs排放量(g/m2

20181231日起

20201231日起

乘用车

35

30

货车驾驶舱

75

65

货车车厢

90

70

客车

180

150

三、技术路线

(一)开展材料及工艺替代工程

推广环保涂料应用。大力推进环保涂料研发工作,重点优化水性涂料施工工艺,开发环保清漆产品。鼓励新建紧凑型涂装生产线,采用高固体份涂料、水性涂料替代传统溶剂型涂料,推动粉末涂料在商用车领域的应用,推广静电喷涂等高效涂装工艺。

支持绿色内饰替代。支持开发低VOCs内饰材料及新型环保助剂,减少溶剂型胶黏剂使用,鼓励采用锁扣、超声波点焊、火焰复合、模内注塑等低VOCs生产工艺,逐步开展胶水复合、油漆与水转印等传统工艺替代。

(二)推广涂装车间技术改造工程

推动传统涂装线改造。鼓励企业对传统溶剂型涂装生产线进行水性或高固体份改造,充分利用原有涂装设备及厂房设施,对空调系统、涂装机器人、输调漆系统等进行必要改造。

提高涂装自动化程度。鼓励企业采用自动化、智能化喷涂设备替代传统人工喷涂;根据车型不同优化相应喷涂距离、喷涂量、喷涂路径等技术指标,减少漆液浪费。

优化喷涂工序。鼓励企业在面漆线前设编组站,同色车型集中喷涂;推广高速旋杯雾化器,减小换色容量;调整长短清洗程序,减少清洗溶剂用量。

加强过程监控。鼓励企业适时安装、配置VOCs在线检测设备及便携式测试仪器,对企业生产车间及重点排污口进行实时监测。

(三)实施回收及综合处理工程

设置废漆集中收集装置。鼓励企业在每个人工操作工位和机器人零点位置设置废溶剂回收设备,确保换色洗枪、机器人旋杯清洗工作过程中废漆和废溶剂的有效收集利用。

安装空气循环系统。鼓励企业采用石灰石式、静电式、机械式干式漆雾捕集装置(即干式喷漆室)取代湿式漆雾捕集装置,配合喷漆室循环排风系统,实现涂装车间空气循环利用。

安装VOCs后处理装备。汽车企业应采用密闭涂装生产线,安装必要的VOCs后处理设备。鼓励企业根据喷漆室、流平室、烘干室挥发性有机物浓度,选用高温热氧化焚烧设备或沸石转轮吸附浓缩焚烧设备等对废气集中处理。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行业引导

建立汽车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工作协调推进机制,组建行业专家组,为《路线图》的落地实施提供智力支持。专家组将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方针,结合行业发展现状,推动企业开展VOCs削减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工作。

(二)完善行业规范

紧密配合政府部门加快推进汽车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相关法规、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织编制《汽车行业表面涂装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核算方法》、《汽车行业挥发性有机物削减控制技术指南》等技术规范,为企业开展挥发性有机物削减提供技术支持。

(三)开展绿色评价

依托行业平台,逐步研究制定绿色低VOCs材料、绿色涂装装备、绿色涂装工艺技术指标,开展绿色产品/技术评价,不定期发布《汽车行业低VOCs产品/技术目录》,推动行业绿色发展。同时,加强绿色产品宣贯工作,树立设计示范企业,引领企业不断提升清洁生产技术水平。

(四)搭建行业平台

组织搭建“汽车行业低VOCs产品(装备)推广平台”,促进先进技术产业化应用。组织企业依据《环保装备制造行业(大气治理)规范条件》开展申报工作,引导大气治理装备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汽车行业VOCs削减技术(装备)示范案例

序号

技术(产品)名称

技术类别

主要技术内容

削减效果

适用范围

提报企业

1

水性单涂色漆

涂料及工艺替代

水性单涂色漆技术,相对传统涂装工艺简化了中涂以及清漆喷涂环节,减少涂料用量

VOCs排放降至17g/m2左右

传统商用车、卡车工厂改造

新工厂规划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PG涂料(天津)有限公司

2

溶剂型高固体份色漆、清漆

涂料及工艺替代

将传统溶剂型低固体份色漆、清漆替代为高固体份涂料,减少涂料的用量,提高涂料利用率

VOCs排放降至35g/m2左右

传统溶剂型涂装生产线改造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PPG涂料(天津)有限公司

3

溶剂型高固体份3湿涂装工艺

涂料及工艺替代

通过使用中涂,色漆和清漆的“湿碰湿”工艺,取消中涂手工喷涂及闪干区域,取消传统的中涂烘干炉

VOCs排放降至30g/m2左右

新工厂规划

传统溶剂型涂装生产线改造

艾仕得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涂装车间

4

Eco Concep免中涂水性涂料涂装工艺

涂料及工艺替代

Eco Concept免中涂水性工艺是最新的紧凑型水性涂装工艺,与3C2B传统水性涂装工艺相比,取消中涂过程

VOCs排放降至20g/m2左右

新工厂规划

传统涂装生产线改造

艾仕得涂料系统(上海)有限公司

5

吸附脱附热力氧化系统

末端废气治理

VOCs废气进入浓缩转轮进行浓缩-解脱附,脱附后的高浓度废气通过焚烧炉进行燃烧净化,同时对余热进行回收利用

燃烧净化效率≥99.8%

整车及零部件涂装生产线

苏州克兰茨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6

涂装车间喷漆+喷粉共线工艺

涂料及工艺替代

生产过程工艺优化

涂装线采用国内首创的喷漆+喷粉双工艺共线方式,使用自动化喷涂工艺替代人工喷涂,优化喷涂工艺、角度

粉末喷涂接近0VOCs排放

新工厂规划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7

涂装车间VOCs综合治理

涂料及工艺替代

生产过程工艺优化

末端废气治理

1、对老旧汽车涂装车间进行工艺与设备改造,使用水性涂料替代溶剂性涂料

2、使用静电喷涂机器人替代通往复式喷涂机并增加溶剂回收装置

3、增加沸石转轮及热氧化组合治理工艺

VOCs排放降至10g/m2左右

传统溶剂型涂装生产线改造

上汽通用汽车有限公司

 

 

理事长单位
东莞市清洁生产科技中心

副理事长单位
广东生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宜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广东银禧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市泽龙线缆有限公司
     武汉中钢安环院华安设计工程有限公司东莞分公司
     东莞市华清净水技术有限公司
     东莞市新华业纤维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红树林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常务理事单位
     广东中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东莞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兴隆鞋材工程研究中心
     广东信力特种橡胶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福利龙复合肥有限公司
     广东上九生物降解塑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三联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新能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至诚涂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佳景印刷材料有限公司

  理事单位
     东莞市华龙实业有限公司
     东莞市金富亮塑胶颜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德能化工有限公司
     东莞市捷佳塑胶有限公司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珠江海咸水淡化研究所
     广东医学院药学院
     东莞广益食品添加剂有限公司
     东莞市星宇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科达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东莞市环境保护技术服务中心
     东莞市环境科学研究所
     东莞市英科水墨有限公司
     东莞市超盈纺织有限公司
     东莞市出入境检测检疫局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东莞市环境监测站|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东莞市三联科技实业有限公司|东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贝特利新材料有限公司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传真:22862897  邮箱:qhpw2015@163.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