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财政占GDP比例1994年只有12.6%,2005年提高到19.8%,去年达到25.6%。”4月11日召开的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广东省省长黄华华在评价过去5年广东科技工作时,用这组数据强调科技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税收政策是一样的,财政占GDP比例能够不断提升,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广东产业含金量高了,功在科技创新。”
近年来,广东科技综合实力大幅提升,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自2008年起,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3年位居全国第二,其中创新环境和创新绩效等指标排名第一,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不断缩小。广东有效专利总量、发明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中国专利奖金奖数及获奖总数均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从2005年的45.4%上升到2010年的65%。黄华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科技在加快广东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的关键作用。
在谈到自主创新突破大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改善广东的产品和技术结构,提升广东企业竞争力时,黄华华举例说,在信息和通讯领域,华为、中兴通讯两大创新型企业双双跻身世界通信设备制造四强;在汽车制造领域,自主创新打破了之前国外汽车技术和品牌独霸广东的旧格局,广汽集团、比亚迪、五洲龙等企业突破了一系列汽车制造关键核心技术,形成自主研发能力,推出自主品牌产品。
一大批传统产业通过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迅速“脱胎换骨”,大大推动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和产业链的延伸。广东去年一般产业利润增长36%,传统产业却增长了44%,说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很有潜力。黄华华特别强调,要把广东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放到科技工作的重要位置。“十一五”期间,广东通过组建专业镇创新联盟、推进专业镇公共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等,不断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5年来,新认定省级专业镇150个,累计达309个。2010年全省专业镇的GDP超过1.2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137%,年均增加1500多亿元,占全省GDP的28%。
此外,多年来,广东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和近年来加快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广东产业含金量不断提升的重要因素。2010年,广东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3万亿元,5年年均增长20.1%;高新区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年均增长22%。2010年,广东新增3个国家级高新区、5个省级高新区,目前共有省级以上高新区20个,其中国家级高新区9个,数量全国第一。全省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600家,总数居全国第二。“十一五”期间,广东大力培育LED、新能源汽车、高端新型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取得显著成效。201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达1万亿元,其中LED产业超过85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