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打造“对口帮扶+合作共赢”的 “广东样本”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在空间拓展上受到明显制约,土地开发强度逼近50%,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在省委省政府振兴粤东西北战略部署和全省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要求下,深圳从政治与全局的高度出发,以深汕特别合作区为重要平台,与汕尾市协同推进帮扶工作,紧紧扭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扩能增效、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三大抓手”,结合扶贫“双到”工作,充分利用深圳的资金、技术、产业优势和汕尾的资源、生态、劳动力优势,将先进生产力向外辐射,将企业项目向外迁移,为深圳的转型升级与再发展拓宽空间,也为汕尾注入新发展动力。深汕共同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打造“对口帮扶+合作共赢”的“广东样本”。

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的主要做法

()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对口帮扶新常态

一是深圳主要领导多次专题研究对口帮扶工作,通过深入调研、两市联席会议、对口支援工作专题会议等形式,建立了新常态下对口帮扶工作机制。二是不断加大对口帮扶资金投入,20142月至2016年期间,深圳累计投入各类帮扶资金34.92亿元。三是加强帮扶干部队伍建设。深圳共选派了203名帮扶干部,为对口帮扶汕尾提供人才支撑,并通过组建指挥部党支部,建立各项规章制度等,增强帮扶干部的凝聚力、战斗力。

()深汕特别合作区进入大开发大建设阶段

一是抓招商引资,打造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平台,成立合作区商会,建立招商合伙人制度,与各类商协会合作共建招商平台。二是抓项目落地,成立项目协调机构,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以倒逼机制加快项目落地动工和基础设施建设。三是抓投融资,采用PPP模式引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扩大深汕投资控股集团资本金规模,全力争取银行贷款和银行综合授信。四是抓土地收储,组建合作区土地储备中心,落实建设用地报批、土地出让、土地征收、用地规模调增及闲置用地回收回购等。五是抓发展规划,编制各类规划,初步形成多层次规划体系。六是抓人才保障,通过选派挂职、社会招聘等充实合作区人才队伍,创建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建设与深圳同城化人才服务环境。七是抓体制机制优化,明确“四区一城”发展定位,落实《广东深汕特别合作区管理服务规定》。

()区县结对,形成“1+4”共建园区格局

由罗湖区与陆丰市、龙岗区与海丰县、光明新区与汕尾城区、坪山新区与陆河县合作共建4个产业园区,与汕尾新区形成“1+4”的产业格局。一是切实抓好项目引进落地工作,深圳力促比亚迪落户汕尾。二是完善区县共建园区合作机制,将汕尾各县(市、区)产业转移工业园纳入合作共建范畴。三是协调各园区申报省级产业园区,多个产业园被省认定为省级产业转移园、产业集聚区。四是积极为各园区争取发展资金,深圳安排产业帮扶贴息资金,并指导汕尾各县(市、区)向省申报取得各类扶持资金。五是扎实推进县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开发建设资金11.07亿元,完成征地上万亩。

()全面“融珠”,加快汕尾向西发展进程

一是加快推动汕尾融入“3+2”经济圈步伐,推进涉及汕尾的工作任务分工及落实,组织开展深莞惠汕创建海洋产业经济协作示范区研究。二是推动重大枢纽规划建设,加快小漠国际物流港、深汕通用机场规划建设,打造枢纽城市。三是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打通汕尾对外战略通道,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前期工作,缩短珠三角到汕尾的空间距离。四是推动深汕交通一体化,开展厦深捷运化项目筹备工作,打造深汕“一小时”工作生活圈。

()落实扶贫“双到”,推动社会民生事业发展

一是高质量完成第二轮扶贫“双到”工作任务。三年来,深圳共帮扶汕尾90个贫困村和5817户贫困户,累计到位帮扶资金7.74亿元,2012年到2015年间,帮扶各村集体收入、村民人均纯收入、贫困户人均纯收入分由0.65万元、4300.56元、2568.65元增长到8.46万元、13179.6元、9008.33元,全面完成省扶贫“双到”规定动作。二是帮助贫困村增强“造血”功能,有针对性地修建一批教育基础设施和集贸市场,修缮一批废旧水利系统,通过建设农村合作社、搭建农产品产销平台等举措,使各帮扶村均有主导产业,开创“共筹”创新模式,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三是加大社会民生事业帮扶力度,推动两市职能部门之间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开展干部交流、人才培训、教育合作、卫生帮扶等工作,实现“一对一”精准帮扶,安排社会民生帮扶资金,用于社会民生、新城建设、交通设施、改革开放等方面。

()紧紧围绕“双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是探索在合作区及各县(市、区)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引进深圳网商会建设创新创业基地,降低汕尾青年创业门槛,帮助汕尾青年利用本地资源和产品优势进行创业。二是在各县(市、区)推广阿里巴巴的村淘项目,培育创业青年,开办淘宝服务站网店。三是积极开展“深汕百企牵手合作”活动,组织产业专场对接活动,建立企业“对接”需求信息库、企业名录和合作交流微信平台,推进深汕企业间的交流互动。四是结合当地特有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结合汕尾丰富的海洋资源,成功申报省首批现代海洋产业集聚区,利用陆河县梅园特色,推动辖区旅游产业发展。

实现“对口帮扶+合作共赢”的几点启示

()必须在思想认识上深刻领会对口帮扶的重大意义

当前深圳全面对口帮扶汕尾工作的良好态势,特别是2015年来深圳持续加大帮扶力度,根源于思想上对帮扶工作更加深刻的认识。深圳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强化先富帮后富、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意识,明确对口帮扶工作是省委省政府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举措,从思想上实现从“要我帮扶”到“我愿帮扶”的根本转变。深圳的积极作为,让汕尾干部群众看到了发展希望和努力方向,实现从“要我发展”到“我要发展”的思想转变,激发他们创业干事的动力。下一步,帮扶市要进一步增强全局和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帮扶工作的重大意义以及自身在帮扶工作中带动效应,真正将帮扶工作作为自身工作常抓不懈。被帮扶市要继续强化责任意识,克服“等、靠、要”思想,创造发展条件,树立奋发图强和自力更生精神,艰苦创业、开拓进取。

()必须在发展资源上寻求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

从深汕特别合作区的“飞地模式”,到比亚迪等大企业大项目迁移汕尾,深圳与汕尾的对口帮扶关系不再是传统的先富帮扶后富,而是将经济欠发达地区的资源、生态、劳动力优势与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管理、资本、体制机制优势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资源的对接,谋求一种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实现可持续的新的共赢发展模式。汕尾的发展空间很大,土地开发率低,海岸线长,海洋面积大,区位优势明显,资源禀赋优异,但缺少产业基础。深圳则是中国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但人口密集,用地紧张,面临空间限制,外溢发展需求强烈。汕尾有条件为深圳外溢发展提供支撑,深圳也有能力辐射带动汕尾振兴发展。通过将制造等中低端环节迁移到汕尾,形成“总部在深圳,制造在汕尾”的产业分工格局,符合产业梯度转移客观规律,有利于企业成本控制与发展,也符合两市当前发展实际需求,有助于深圳转型升级与汕尾加快发展。

()必须在帮扶导向上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根本转变

如何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内生动力问题,增强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对口帮扶工作的核心问题。必须从输血式帮扶转变到造血式帮扶上来,探索建设长效脱贫机制。深圳在造血式帮扶的方向上大胆探索,迈出了关键的一步,在资金、项目、人才、观念、管理机制等层面进行全面帮扶。深圳选派干部赴汕尾参加对口帮扶工作,同时接受汕尾干部到深圳挂职锻炼。借助两地干部人才间的交流,逐步实现思想观念、管理经验的交流,从根本上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内生动力问题。帮扶市要逐步提高人才、观念、管理机制等方面的帮扶力度,创新交流互动方式,使经济欠发达地区学到“真本事”,真正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水平。

()必须在体制机制上探索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

国家“十三五”规划提出,完善对口支援制度和措施,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园区等合作平台,建立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互助机制。深汕特别合作区是由深圳主导开发建设的一块“飞地”,是广东推动双转移、创新区域发展合作模式的重大探索,也是深圳、汕尾两市加强区域合作,加快转型升级,推动粤东西北振兴发展的重要平台。在发展规划上,合作区定位为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深圳产业拓展支撑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协作区、粤东振兴发展先行区和现代产业新城。在管理体制上,合作区实行管委会负责制,管委会主任由深圳干部担任,深圳主导经济管理和建设事务,党工委书记由汕尾派驻,汕尾负责征地拆迁和社会事务。在功能定位上,合作区将建成为推动汕尾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引擎与战略平台,同时承载深圳部分城市功能和生产环节,与深圳一体化发展。帮扶市和被帮扶市要以资源对接为基础,以共建园区为平台,在规划、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方面探索体制机制创新,解决投资、招商、管理瓶颈,实现两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

()必须在发展环境上做到全方位对接经济发达地区

良好的环境是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改善欠发达地区的发展环境,是提高地区发展能力的治本之策。深圳在对口帮扶汕尾的过程中,注重当地发展环境的改善。通过促进合作区在产业发展、城市功能、数字统计、市场监管等方面与深圳无缝衔接,改善政务环境。通过规划建设立体交通网络,改善交通环境。通过建设公共服务及生活配套设施,支持城区环境综合整治、城市景观提升,改善生活环境。汕尾自身也在改善发展环境上做出努力,着力打造平安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干净整洁有序的城乡环境、优质高效法治的政务环境,为招商引资、发展经济、实现同步小康任务创造有利条件。城市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软环境的竞争。帮扶市和被帮扶市应将改善发展环境,特别是营商环境的改善,作为帮扶工作的新课题,将经济发达地区在全面深化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上的好做法好经验向经济欠发达地区移植推广。

()必须在要素保障上破解四个“从哪里来”的问题

资金、土地、企业、人才,是目前粤东西北各地振兴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问题。深汕特别合作区在解决这些问题上做了有益探索,取得良好效果。一是靠资本化运作破解“钱从哪里来”。成立深汕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区最主要的投融资平台,与多家金融机构建立投融资合作关系,通过表内贷款和共建投资基金模式,解决合作区的投资需求,通过投资参股PPP项目、水务和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的方式,撬动社会投资。二是靠体制创新破解“地从哪里来”。成立合作区土地储备中心,负责土地收储和储备土地管理,实行由合作区管委会委托海丰县政府包干完成的征地拆迁办法。三是靠产业链招商破解“企业从哪里来”。合作区立足于为深圳乃至珠三角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主导产业做配套,通过打造若干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以产业链招商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四是靠发展前景破解“人才从哪里来”。通过优化生活环境,特别是依托借助深圳政策资源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改善政府服务,让人才看到发展机会,吸引人才干事创业。

(来源:《广东经济》201612月刊)

 

 

 


  • 上两篇文章:碳排放权交易:完成任务还是自觉减排?
    碳排放权交易是一种市场机制,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在过去近两年的筹备过程中,企业对配额如何分配的问题极为敏感,许多企业对于碳排放权交易存在认识上和实际执行上的偏差。《低碳经济蓝皮书: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6)》指出,碳排放权交易并不限制企业发展,且不鼓励“花钱买配额完成任务”。
  • 上一篇文章:梁维东率队视察我市环保工作
    12月13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梁维东率队来到东莞市环保局,看望东莞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和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现场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并勉励大家以高标准做好污水治理和环保督察迎检工作。副市长、市环境保护督察工作协调联络组组长喻丽君现场汇报了我市的中央环保督察迎检准备工作。

  • 下一篇文章:财政部关于落实降低企业杠杆率税收支持政策的通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日前联合发布《关于落实降低企业杠杆率税收支持政策的通知》(财税〔2016〕125号),推出8项降低企业杠杆率的税收政策。关于落实
  • 下两篇文章:清洁生产标准 印制电路板制造业 --HJ 450-2008
    清洁生产标准 印制电路板制造业Cleaner production standard Printed circuit board manufactu
  学会动态
最 近 更 新
国 家 政 策
省 市 政 策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化工行业国家政策 东莞市化工学会动态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传真:22862897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