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哈尔滨理工大学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清洁生产审核概念
组织的清洁生产审计是一种对污染来源、废物产生原因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系统化的分析和实施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寻找尽可能高效率利用资源,减少或消除废物的产生和排放的方法,是组织实行清洁生产的重要前提,也是组织实施清洁生产的关键和核心。持续的清洁生产审计活动会不断产生各种的清洁生产方案,有利于组织在生产和服务过程中逐步的实施,从而使其环境绩效实现持续改进。
l 清洁生产审核程序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是推行清洁生产的重要组成和有效途径。基于我国清洁生产审计示范项目的经验,并根据国外有关废物最小化评价和废物排放审计方法与实施的经验,国家清洁生产中心开发了我国的清洁生产审计程序,包括7个阶段、35个步骤。
l 清洁生产审计对象
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计的最终目的是减少污染,保护环境;节约资源;降低费用;增强组织和全社会的福利。清洁生产审计对象是组织,其目的有两个:一是判定出组织中不符合清洁生产的方面和做法;二是提出方案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实现清洁生产。
清洁生产审计适用于第一、二、三产业和所有类型组织。
l 清洁生产审计原则
清洁生产审计是指对组织产品生产或提供服务全过程的重点或优先环节、工序产生的污染进行定量监测,找出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的原因,然后有的放矢地提出对策、制定方案,减少和防止污染物的产生。清洁生产审计首先是对组织现在的和计划进行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实行预防污染的分析和评估。在实行预防污染分析和评估的过程中,制定并实施减少能源、资源和原材料使用,消除或减少产品和生产过程中有毒物质的使用,减少各种废弃物排放的数量及其毒性的方案。
l 清洁生产行业标准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保护环境,提高企业清洁生产水平,国家环保总局于2006年7月3日批准并发布了8个行业清洁生产标准。
这8个标准为指导性标准,自2006年10月1日起实施,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标准内容可在国家环保总局网站(www.sepa.gov.cn)上查询。
《清洁生产标准 啤酒制造业》 HJ/T183-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食用植物油工业(豆油和豆粕)》 HJ/T184-2006
《清洁生产标准 纺织业(棉印染)》 HJ/T185-2006
《清洁生产标准 甘蔗制糖业》 HJ/T186-2006
《清洁生产标准 电解铝业》 HJ/T187-2006
《清洁生产标准 氮肥制造业》 HJ/T188-2006
《清洁生产标准 钢铁行业》 HJ/T189-2006
《清洁生产标准 基本化学原料制造业(环氧乙烷/乙二醇)》 HJ/T19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