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杭州市节能协会
青岛市黄岛区日前出台新的节能减排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符合条件的节能减排项目可获得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
按照新的管理办法,节能减排专项资金奖励的范围及标准主要包括:对现有生产工艺和设备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当年竣工投产3个月以上的节能技改项目,项目单位改造前年综合能源消费量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且运行1年以上、年节能量在300吨(含)标准煤至1000吨标准煤的,按照节能量240元/吨标准煤的标准予以奖励,节能量在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推荐申请青岛市级以上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对年开发利用新能源折合1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新项目,每开发利用1吨标准煤一次性奖励100元,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另外,年内改扩建或改造污水处理设施(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改扩建或改造燃煤锅炉脱硫、除尘、脱硝及挥发性有机物等废气、工业企业扬尘治理设施(投资额在50万元以上),按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新建或改扩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 (投资额在10万元以上),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按期完成烟气旁路拆除任务,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5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年内新建或完善能耗、环保在线监控设施(含DCS系统、中控室、工况分析、在线监测设备等设施),实现与职能管理部门联网正常运行,按固定资产投资额的30%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
清洁生产在不同的地区和国家有许多不同而相近的提法。例如,欧洲国家有时称之为“少废无废工艺”、“无废生产”;日本多称“无公害工艺”;美国则称之为“废料最少化”、“污染预防”、“减废技术”。此外,还有“绿色工艺”、“生态工艺”、“环境无害工艺”、“与环境相容(友善)工艺”、“预测和预防战略”、“避免污染战略”、“环境工艺”、“过程与环境一体化工艺”、“再循环工艺”、“源削减”、“污染削减”、“再循环”等叫法。这些不同的提法实际上描述了清洁生产概念的不同方面。我国以往比较通行“无废少废工艺”的提法。
国际上清洁生产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1976年,这一年的11、12月间欧洲共同体在巴黎举行了“无废工艺和无废生产的国际研讨会”,提出协调社会和自然的相互关系应主要着眼于消除造成污染的根源,而不仅仅是消除污染引起的后果。
1979年4月欧洲共同体理事会宣布推行清洁生产的政策。同年11月在日内瓦举行的“在环境领域内进行国际合作的全欧高级会议”上,通过了《关于少废无废工艺和废料利用的宣言》,指出无废工艺是使社会和自然取得和谐关系的战略方向和主要手段。此后召开了不少地区性的、国家的和国际性的研讨会。1984、1985、1987年欧共体环境事务委员会三次拨款支持建立清洁生产示范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