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第一环保网
中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节水作为解决中国极度缺水现状的唯一途径,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判断节水或将成为“水十条”政策当中的重点内容。待“水十条”政策划定用水总量指标之后,政府必然进一步推进供水端阶梯水价改革并加快排水端污水资源化改造,市场化的节水手段将逐渐替代现行的行政节水手段。
水权交易试点启动,标志着政府开始利用市场化手段达成节水目标
水权交易是指用水单位将结余取水额度转化为交易指标,在特定市场中流转的机制。水权交易能够迫使用水单位考虑用水的机会成本,从而主动节约用水。水利部于7月在江西、湖北等7省启动水权交易试点工作,此举标志着政府开始使用市场化手段来达成节水目标,这基本符合我们在中期策略报告中提出的观点,即中国环保产业正在进入以市场化为主要特征的新时代。我们预计,伴随地方政府节水压力逐渐加大,水价调节、水权交易和污水再生等市场化节水手段将在全国范围内快速推广。
供水端:节水倒逼阶梯水价改革加速,打开水厂盈利能力提升空间
国家发改委在年初发布落实阶梯水价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地方按照发改委提供的三级阶梯水量指标,以1:1.5:3的比例调整水价。我们根据发改委政策规则预计国内平均水价将上升31%,水价将进入普涨期。同时我们根据主要水务公司资产分布情况,测算各公司阶梯水价政策的弹性:其中兴蓉投资[1.22% 资金 研报]、江南水务[0.78% 资金 研报]、武汉控股[-1.12% 资金 研报]和首创股份[-0.30% 资金 研报]覆盖市场内综合水价上涨幅度分别为64.57%、44.91%、44.19%和21.11%,是最受益于阶梯水价政策的投资标的。
排水端:污水资源化是必然趋势,污水处理厂将获得新的增长动力
我们认为,污水回用在经济性和资源充足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南水北调和海水淡化,是目前最优的非常规水源。伴随应用水指标收紧和水价提升,污水资源化将成为必然趋势,污水处理厂有望通过再生水业务获得新的收入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