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我国科学家合作成功制备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

来源:中国航空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陈仙辉教授课题组与复旦大学张远波教授、封东来教授和吴骅教授课题组合作,在二维类石墨烯场效应晶体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成功制备出具有几个纳米厚度的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自然·纳米科技》杂志上。
   
单层原子厚度的石墨烯的发现,标志着二维晶体作为一类可能影响人类未来电子技术的材料问世。然而二维石墨烯的电子结构中不具备能隙,在电子学应用中不能实现电流的,这就弱化了其取代计算机电路中半导体开关的用途。科学家们开始探索替换材料,希望克服石墨烯的缺陷,并提出了几种可能的替换材料,如单层硅、单层锗,但这些材料在空气中都不稳定,不利于实际应用。进一步探索具有新型功能并可实际应用的二维材料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挑战性。
   
他们成功制备出基于具有能隙的二维黑磷单晶的场效应晶体管。与其他二维晶体材料相比,二维黑磷单晶材料更加稳定,但其单晶在常压下不容易生长。陈仙辉课题组利用学校购置的高温高压合成设备,在高温高压的极端条件下成功生长出高质量的黑磷单晶材料,为实现二维黑磷单晶材料奠定了基础。随后,陈仙辉课题组与张远波课题组合作,利用胶带进行机械剥落的方法,从块状单晶中剥出薄片,附着到镀有一层二氧化硅的硅晶片上,并在此基础上制备出场效应晶体管。
   
实验显示,当二维黑磷材料厚度小于7.5纳米时,其在室温下可以得到可靠的晶体管性能,其漏电流的调制幅度在10万量级,电流-电压特征曲线展现出良好的电流饱和效应。晶体管的电荷载流子迁移率还呈现出对厚度的依赖性,当二维黑磷材料厚度在10纳米时,获得最高的迁移率值大约1000平方厘米每伏每秒。这些性能表明,二维黑磷场效应晶体管在纳米电子器件应用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


  • 上两篇文章:《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发布
    来源:国际新能源网国际能源网讯:5月15日,由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主持编写的《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4》在北京科博会上发布。该《报告》提出,未
  • 上一篇文章:我国焦炉煤气制LNG工业化技术获新突破
    来源:中国网据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信息,上海华西化工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发布消息称,由其开发并总包建设的曲靖市麒麟气体能源有限公司日处理量为20

  • 下一篇文章:业界研讨过程强化新技术
    来源:中国网5月10~11日,首届亚太地区化工过程强化及可持续发展技术国际研讨会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来自国内外的70多人参加了本次会议。17位专
  • 下两篇文章:拓利化工光固化聚酯丙烯酸酯项目通过验收
    来源:中国网由四川自贡拓利化工有限公司承担的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紫外光固化聚酯丙烯酸酯预聚物中试项目,日前通过了科技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