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信息详情 |
 |
发展“碳金融”市场将有助于加快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来源:碳交易网
在全球加快发展绿色经济背景下,低碳理念在中国的传播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碳金融”市场。 18日,亚洲开发银行和中国银行联合举办的“发展碳金融、实现可持续增长”论坛上,无论是国际机构官员还是与会的国内商业银行高管都一致认为,大力发展“碳金融”市场将有助于加快中国向低碳经济转型。 “为了实现到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碳排放量降低40%至45%的承诺,中国在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的投资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其背后的融资需求也为金融服务创新带来巨大商机。”亚洲开发银行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保罗·海登斯在论坛上说。 来自此次论坛的数据显示,自2005年《京都议定书》实施以来,全球碳金融市场规模保持了每年20%到30%幅度的高速增长,2011年达到960亿欧元。 海登斯认为,目前亚洲中的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35%,比1990年的17%增加了一倍。而中国作为最大的能源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国之一,必须改变以往资源密集型增长模式,加快技术创新,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中国银行战略发展部助理总经理党鹏君说,中国正处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新能源产业、节能设备制造、低碳技术研发等相关领域发展前景广阔,融资需求巨大。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和枢纽,在低碳经济发展过程中将担当关键角色。 “所谓碳金融,形象地说就是通过金融活动促进经济活动从高碳向低碳转移。在中国,碳金融正从概念转向行动。”党鹏君告诉记者,国内银行发展碳金融大有可为,除了信贷支持对象向低碳活动转移,越来越多商业银行不仅直接参与碳排放交易,还推出各种低碳类金融理财产品,有的还直接以股权形式投资碳交易所。 近年来,中国银行积极推进绿色信贷,实施差别化信贷政策,助力环保产业发展,在绿色、低碳领域的信贷业务保持平稳增长。截至2011年底,中国银行支持节能减排及绿色信贷余额为2494亿元,比2010年末增加227亿元,增幅为10%,涉及项目1902个,比2010年末增加166个,增幅为9.46%。 “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近年来浙江企业对绿色信贷、能效贷款等低碳金融服务需求旺盛,也给地方商业银行带来金融创新的新机遇。”与会的杭州银行副行长宋剑斌说。 除了企业转型升级对绿色信贷需求日增,国内碳交易市场的发展也催生碳金融需求。
- 上两篇文章:道达尔开发生物乙烯生产新技术
来源于: 中国化工报道达尔集团日前宣布,携手IFPEnergies及Axens两大战略合作伙伴研发出一种新型生物基乙烯生产技术。这项名为Atol
- 上一篇文章:“碳标签”或将遭遇贸易绿色壁垒
来源:中国碳排放交易网目前,在政府有意识引导下,碳标签开始成为发达国家消费者选择的重要依据。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响应消费者行为,开始通过各种方式降低
- 下一篇文章:积极发展清洁能源 适时启动东部沿海新核电
来自:中国联合商报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了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李克强在会上强调,要以促改革调结构为动力,以重大工程为抓手,积极发展清洁能源,推动环境质量改善,今年将开工一批沿海核电、特高压输电等重大能源项目,并推进包括电力体制改革在内的能源体制改革。
- 下两篇文章:今年核电是我国最具经济性低碳发电
来源:互联网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新一届国家能源委员会首次会议,研究讨论了能源发展中的相关战略问题和重大项目,确认适时在东部沿海地区重启核
|
|
 |
|
学会动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