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于:中国节能信息网
3月11日,日前,全国人大代表、金晶(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刚在接受本网采访时表示,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做法,用政策和市场手段大力推广绿色建筑,这也是实现节能和环保重大突破的有效途径。
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实施建筑能效提升、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发展清洁生产、绿色低碳和循环经济,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加快应用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生机勃勃的朝阳产业。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也提到,要启动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在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筑强制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并且,2014年中央预算将对节能环保支出2109.09亿元,比2013年增长7.1%.王刚表示,这些都使他和很多代表一样,感到非常地振奋,他觉得绿色建筑产业市场大有可为。
实际上,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发达国家成熟做法,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也是实现节能和环保重大突破的有效途径。王刚说,去年环保部重点监测了74个城市空气质量情况,并梳理出了全国空气污染地图,平均雾霾天数为52年来之最。从根本上治理污染,要以改革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解决。
王刚一直在传播一个建筑节能方程式:30%×50%×70%=10.5%,意思是:全社会能耗的30%是被建筑耗掉的建筑能耗的50%又是通过门窗流失的采用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以节约建筑采暖、制冷所需能源的70%;我国的建筑若都用上低辐射镀膜玻璃及相配套的窗框,可降低全社会能耗的10.5%.
我国目前拥有430亿平米的既有建筑,估计至少有1/3、约130多亿平米需要进行节能改造;预计到2020年,我国总建筑面积将增加150亿平方米,每年新建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如果每年20亿平米的新建建筑全部使用低辐射镀膜节能中空玻璃的断桥隔热铝合金门窗,相对于单片玻璃的铝合金门窗,则每年采暖可节约82.8亿千克标准煤(相当于236亿度电),制冷可节约70.5亿度电,全年采暖制冷共计可节约大概306亿度电,3年所节约的电就超过了一个三峡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847亿度) ,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77亿千克,相当于种植7.6万公顷的阔叶林。王刚表示,这是一笔节能环保的社会生态账。
据王刚介绍,德国在20多年前,有了低辐射镀膜节能玻璃之后,十年的时间,应用率达到40%,出台强制性法规之后,三年的时间提高到了80%,现在已经达到100%.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为90%,美国91%,而我国目前不到10%.
作为一位基层代表,王刚连续多年呼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发展节能玻璃,呼吁老百姓要多使用节能玻璃。2012年12月6日,山东省经信委、财政厅、住建厅、质监局已经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快低辐射镀膜玻璃推广应用的意见》,这是地方政府出台的第一个扶持低辐射镀膜玻璃发展的正式文件,山东作为建材大省再次走在了产业发展的最前沿。
为此,王刚建议:一是法规强制。国家尽快出台强制性使用节能低辐射镀膜玻璃法规,加强节能效能监管,实行节能建筑责任终身制。
二是要标准引导。我国已经制定国家建筑节能标准,但与发达国家标准数值还有很大差距。目前正在推行的城镇化进程,如果不大力发展建筑节能,就会不可持续,影响城镇化进程。要发挥标准的倒逼机制和引导作用,大力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建立行业标准联盟,修订地方节能标准,提高节能产品市场准入门槛,加强市场秩序整顿,规范生产和消费市场。
三是政策导向,市场化运作。我国应采用发达国家已有的成熟做法,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征收汽车燃料节能税,将税收纳入国家性政策银行,作为专项节能无息贷款资金,由第三方出具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方案,由业主承贷,专业公司实施。每年节能建筑采暖制冷的节约费用用于归还贷款,形成良性循环。
OFweek节能网讯:我们正在通过一栋一栋的建筑改变世界。绿色建筑不再仅仅对地球有利,对企业也同样有利,绿色建筑已经从‘推动’转变为‘拉动’模式。在近日举行的国际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暨新技术产品博览会上,联合技术公司环境、控制与安防亚洲区总裁舒若思指出,世界各地的绿色建筑数量正在迅猛增长,已成为企业的投资选择。
舒若思指出,建筑业主、住户和社区对绿色建筑的需求与日俱增,人们关注的不再仅仅是绿色环保与否,而是绿色环保实现的程度。现有建筑的能效改造蕴藏巨大商机,联合技术公司将70%的研发预算用于改造老楼宇。
世界绿色建筑委员会和全球研究机构麦格劳-希尔建筑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绿色建筑正在世界各地不断快速扩展。在接受这项调查的62个国家建筑行业人士中,近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在其项目设计中60%以上与绿色建筑有关,这充分证明了当前绿色建筑实践已得到广泛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