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慧聪塑料网
慧聪塑料网讯:伴随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生活正向便利化、卫生化发展。顺应这种需求,一次性泡沫塑料饭盒、塑料袋等开始频繁地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些使用方便、价格低廉包装材料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便利。但另一方面,这些包装材料在使用后往往被随手丢弃,造成“白色污染”,成为极大的环境问题。当人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马上采取了遏制措施,但是此时对于塑料袋为人们带来的便利,我们已经产生了依赖,如果要强制将其从我们生活中取缔是很困难的,面临这样的两难境地,我国的“限塑令”适时出台。
2007年12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被群众简称为“限塑令”。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限塑令旨在提倡人们尽量少用塑料袋,减少白色污染,共同保护环境。限塑令实施以来,从源头上采取了有力措施,督促企业生产耐用、易于回收的塑料购物袋,引导、鼓励群众合理使用塑料购物袋,促进资源综合利用,保护生态环境,进一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限塑令实施以来,改变了很多人的消费习惯,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让更多的企业和公司开始关注环保,共同保护我们生活的地球。
但总的来看,效果并不明显,在一些地方,塑料袋制品仍然是从日常用品到建筑產品、从食品包装到家用装饰、从农业生產到工业制造无处不在。连饼干、果冻、水果、糖果、方便面等食品和鞋袜、衣帽等服装都要用塑料制品包装起来。几乎是购买任何一件商品,就要附带著一定的塑料制品。而在农村,除了地膜,一次性塑料杯、塑料碗也广泛地流行开来。这些塑料制品又都是不能降解的。所以,无论大街小巷,也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到处都是各色废弃塑料,风一吹就漫天飞舞,四处飘荡。公路边、沟渠裡、河流中、山头上、田野裡都是塑料制品的身影,看了刺眼,叫人烦心。
因此,有关部门必须严格限制使用塑料制品的范围。引导企业简化商品包装,对目前所有使用塑料包装的商品,尽快改為可以降解的纸品或布品包装。鼓励企业及社会力量免费為群眾提供布袋子等可重复使用的购物袋,对所有塑料制造、包装的企业要建立档案,要求每年回收其等量使用的废旧塑料。同时,积极扶持发展废旧塑料回收再利用行业,变害為宝。
其实,“限塑令”既是对商家、厂家、公眾执行国家政策的检验,更是对政策公信力、执行力的一种考验。要使“限塑令”真正落到实处,还应从国家层面及早制定配套制度和规范标准,地方政府也应尽早制定可操作的实施办法,明确该项政策执行的责任主体,制定详细的监督办法和违规处罚规定,為监督提供依据。同时,执法部门要密切配合,特别要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农贸市场等禁塑、限塑薄弱环节和难点的监督检查。
此外,要严格规范塑料袋生產,强制產品标志。要求所有塑料购物袋生產、批发厂商均要建立购销台账制度,在生產企业中要推广标注厂商基本信息,强制标注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產品标志,做到有据可查,从源头上防止超薄塑料袋流入市场。
而在“限塑令”的基础上,对广大群众进行宣传教育,让人们意识到塑料袋对于环境的危害程度,以及对人类自身的危害,当大家自发的为美好的环境而舍弃塑料袋时,我们的环境就可以减少很多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