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我国LED业繁荣或许因缺乏标准而昙花一现

来源:中国低碳网

由于巨大市场潜力与历史机遇,使得LED产业在过去的两年里迅速火了起来,从企业到地方政府,无疑不看好它美好的发展前景,但标准缺失却正在成为整个行业发展的巨大障碍。有业内专家对记者称,由于缺少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光组件和灯具标准,加上各家企业自身现有的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使得LED产业发展正面临严峻的挑战。而作为LED大省,广东正在抢先解决这个问题。

  满目繁荣之下潜伏不小危机

  “LED照明是下一代照明产品的趋势,这已成为整个行业不争的事情。深圳富城隆光电照明有限公司总经理江裕隆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道。

  LED照明灯具的使用寿命长、光效高以及其具有的低功耗的特质,使得它比传统照明灯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这与目前国家正在提倡的节能环保、营造绿色低碳生活的政策相符。

  事实上,近几年LED行业发展利好不断。

  2007年,我国设立LED发展的专项资金,并于2008年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将以财政补贴的方式加快LED推广应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均对LED节能照明产品提出数十亿元财政补贴计划。国家发改委制定出淘汰低效照明产品(白炽灯)路线图,推广高效节能照明产品。今年3月份,财政部、发改委、科技部还联合组织了“2012年半导体照明产品财政补贴推广项目,将对LED发展进行补贴。

  据高工LED产业研究所统计显示,2011年我国LED产业产值达1540亿元,同比增长22%,产量同比增长50%。预计2012年在照明产品的带动下,行业产值有望达到2000亿元,同比增长30%。而在未来,LED似乎也有着不错的前景。在2011年年底的一场专业论坛上,科学技术部官员透露:十二五LED节能规划的国家目标:到2015年,LED产业化光效流明要达到150流明/瓦,研发水平达到200流明/瓦,寿命达到5万小时,市场规模达到5000亿元。

  这无疑是对整个LED行业的发展注入充足活力。但在业内专家看来,这满目繁荣之下,潜伏着不小的危机。

  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会长、广东省半导体光源产业协会秘书长眭世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称,标准问题是目前LED产业发展最大的障碍,尤其是缺乏规范统一的标准化光组件和灯具标准。

  眭世荣表示,国家正在逐步完善LED的相关标准,但目前的缺失状况不容乐观。标准的缺失,加上各家企业自身现有的装备设施、工作基础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造成了市面上出现的LED照明应用产品种类繁多、性能各异、互换性差,这样就给整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半导体照明产业的健康发展。眭世荣说道。

  据悉,我国目前有3000多家LED企业,但由于标准缺失,各级地方政府或是各生产厂家按照自己制定的标准执行运作,行业间缺少产品的认同,各企业间大多数是处于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的阶段。

  标准都没有,很多技术还在不断完善之中,成本也是居高不下,市场的应用意愿也不是很强烈。目前国内的LED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一位业内人士如是总结道。

  LED行业标准亟须制定

  在业内人士看来,由于标准缺失所导致的一个明显影响,就是行业发展参差不齐,质量问题充斥整个行业。

  有媒体曾报道称,来自海外的很多采购者对于中国LED产品的最大诟病就是,中国制造的LED节能灯产品品质低劣,不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环保要求,使用寿命偏低且容易对人体产生危害。由此,不少LED照明厂家经常遭遇海外市场退货。

  而这种事情在一位LED行业人士看来却很正常因为LED行业的标准缺失,所以也导致整个行业进入门槛很低,不管是什么人都跑去做LED了,根本不管专业不专业。没有标准,就会群龙无首,五花八门的技术生产要求都有,因此市场上也就出现了各种质量参差不齐的产品。该人士向记者抱怨说,大量的LED小企业缺乏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意设计,但是却采用模仿和侵犯一些创新型企业的知识产权的方式,用低价低质去打市场,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创新型企业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的整体健康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外企业在LED标准制定方面早已走在前面。

  据悉,目前国际上很多标准化组织和相关企业都很重视标准问题。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照明委员会都非常关注LED的发展及相关LED器件的标准化工作,欧美等国都有自己的技术标准和测试研究办法。而一些国际LED企业如飞利浦、欧司朗等在积极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工作的同时,也制定了自己的企业标准,规范了照明LED的广电参数,如电压、电流、光通量、色坐标、色温、显色性、寿命等指标。2010年初,由欧司朗、飞利浦、松下、东芝等照明巨头成立的合作组织-Zhaga联盟,定义了各种光学引擎接口的标准。目前,标准化已基本形成,产品也将在中国市场上推出。

  本来LED产业的上游就已经被外企所把握、掌握了核心的技术和芯片。中国的LED产品主要专注于应用照明产品方面,但现在这些产品的标准方面,又被国外企业抢占先机,这很不利于民族产业的发展。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尽管目前国内LED走得步子已经很快了,但跟欧美日的国际同行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因为很多国外大企业都有相当的自主知识产权,并且在核心技术上还会互相交叉授权,而如果再掌握了LED标准的先机的话,很可能会逐步蚕食国内市场。我很担心,中国的LED产业的繁荣会不会因为标准缺失而昙花一现。该业内人士说道。

  为了更好地规范市场,也为了产业的发展,亟须制定LED的行业标准。江裕隆说道。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十三研究院研究员张万生曾在去年表示,LED国家和行业标准不能急于求成。但在国家标准未成熟之前,行业协会可对一些大型企业的LED产品标准,进行示范、交流、研讨,树立标杆供其他厂家借鉴,从而为制定行业和国家标准奠定基础。

  LED大省广东开了好头

  作为LED大省的广东省,在LED产业发展和标准制定等方面可说是开了好头儿。

  眭世荣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广东省是LED大省,LED产业规模占了全国份额的60%,而广东省政府历来都比较重视LED产业的发展。十一五期间,在广东省科技厅的统一部署与推动下,省内已经做了大量的半导体照明应用示范工程项目,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较为丰富的产业实践经验。而在十二五规划中,半导体照明又被作为广东省的战略新兴产业来抓。2012312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全文公布《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显示,广东将投116亿支持13LED项目。从政府层面来看,这是很大的支持力度。

  眭世荣介绍说,20118月,广东省科技厅牵头组织21家科研机构和龙头企业联合组建广东省半导体业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以该中心为纽带,产业链上下游或技术互补型企业、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等联手攻克了一批LED核心关键技术。此外,广东在LED产品推广方面也不遗余力,建立了全省联席会议制度,相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千里十万大功率LED路灯产业化示范推广工程以及绿色照明示范城市专项行动,全省安装LED路灯超过26万盏,示范路段2500多公里,规模和进度位居全国前列。

  眭世荣表示,目前广东省已经启动了《LED照明标准光组件》项目研究与实施,正着手建立省LED室内照明产品标杆体系有关知识和标准,并已经开始受理相关产品测试工作。

  现在是行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提升LED照明产业整体竞争能力。眭世荣说。他表示,针对LED产品标准化问题进行研究是产业发展的需要及战略研究的需要。充分借助与利用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这一平台,召集省内行业龙头企业,聚集全国乃至全球优质资源,尽快收集、整理、研究、开发与制定当前经济适用而又具有一定前瞻性的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标准光组件,引导LED照明产业朝着规格化、系列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广东LED照明产业整体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据了解,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标准光组件项目建设,将有100家国内LED企业共同参与。该项目将研究各层级光组件的形态结构、功能特性、标准接口、使用规范、检测方法和相关技术标准、专利。眭世荣表示,随着这些标准的逐渐成熟,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国家标准。

  据悉,该项目预期成果包括标准光组件产品、相关技术专利、产品技术及检测标准、产品编码原则,产品发展路线图和技术发展路线图等。这些成果将在今年628日举行的2012深圳国际LED展览会上进行首批产品展示,参展企业包括国星光电、佛山照明、德豪润达、TCl、雷曼光电、洲明科技、爱索佳实业、创唯光电、茂硕电源、凯昶德电子、瑞丰光电子、联建光电、奥拓电子、亚德光电、万润科技、长方半导体照明、聚飞光电等。


  • 上两篇文章:回收废水热能
    来源:中国低碳网严冬时节,热水哗哗地从水管流出,奔流到下水道中时仍余温尚存,其中浪费的热能可谓不少。美国曾做过一项统计,结果发现其每年向下水道排
  • 上一篇文章: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三挑战 由大到强须以新求进
    来源:中国低碳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长期快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010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产值中的比重上升到19.8%,超

  • 下一篇文章:美国低碳交通的政策法律对我国的经验与启示
    来源:中国低碳网低碳交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通过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发展模式创新等方法提升交通工具能
  • 下两篇文章:关于受理2014年东莞市第一批专利申请资助项目的通知
    有关单位及个人:为促进专利申请,根据《东莞市专利促进项目资助办法》(东府办〔2013〕100号)的相关规定,定于2月份开始受理2014年第一批专利申请资助项目,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受理范围与申报条件受理范围:以东莞市地址申请,在2013年6月20日至2013年12月31日期间获得授权的国内发明
  学会动态
学 术 交 流
活 动 预 告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