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稀土清洁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
来源于: 中国化工信息网
 
  上周末,由工信部组织编制,旨在加快稀土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应用和推广、提高行业清洁生产水平的《稀土行业清洁生产技术推行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发布并开始广泛征求意见。这标志着我国从技术源头治理消除稀土开发污染乱局的序幕已经拉开,稀土行业大力度实施环保技改也渐行渐近。
  据内蒙古科技大学稀土学院院长张胤教授介绍,《方案》提出要推广的4项新技术,可以基本解决稀土企业生产中造成的水土流失、资源浪费和“三废”超标排放等问题。目前,这几项技术已经分别在江苏国盛稀土公司、保定稀土材料试验厂、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广东珠江稀土公司等企业中成功实现产业化应用。其中,稀土精矿低温硫酸化动态焙烧技术解决了包头稀土精矿硫酸焙烧尾气和放射性渣对环境污染的问题。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有研稀土新材料股份公司完成的“非皂化萃取分离稀土新工艺”获得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自2005年以来已先后在7家大型稀土企业成功实施,经济和环保效益显著。中铝稀土公司正在利用低碳低盐无氨氮稀土氧化物分离提纯技术,在广西崇左建设5500吨/年稀土分离厂。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牵头研发的模糊/联动萃取分离工艺,满足了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对超纯稀土氧化物的需求,同时可以降低酸碱消耗30%以上。目前国内企业采用该技术已经建成了国际上首条年产百吨级超纯稀土氧化物的溶剂萃取分离提纯生产线。
  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原副院长王国珍表示,稀土行业环保技术改造已经迫在眉睫。据他介绍,国内现有稀土采、选、冶炼生产企业要做到节能减排和放射性污染物达标排放,就必须通过技术创新,采用绿色生产工艺技术,从源头减少“三废”和放射性废物产生量,同时降低能耗物耗。新技术的应用推广必须一视同仁,重点大型企业如包钢、中色、中铝、五矿等可以带头实施新技术改造,没有条件实施技术改造的要么被淘汰、要么被整合,这也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技术的提升,从而促进稀土工业的调整升级,杜绝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无序竞争。
  张胤告诉记者,我国稀土资源采选分离生产过程要使用大量的酸碱和萃取剂,污染环节较多,可导致资源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经监测,稀土生产企业排放的“三废”中氨氮、硫、氟、氯和COD(化学需氧量)普遍超标,对水体和大气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当前,部分稀土企业生产工艺及装备技术落后,环保投入依然较少,污染问题比较突出。仅江西赣州一地,对稀土生产造成的污染进行生态恢复就需要投入380亿元。
  内蒙古、江西、四川等地多家稀土企业负责人向记者反映,环保技改带来的资金压力难以承受,除了技术转让费外,采用新技术新建生产线也需要大笔投入。他们希望国家及地方政府尽快制定技改企业的优惠政策。中国稀土学会秘书长林东鲁、中国稀土行业协会副秘书长王晓铁等专家则建议,可以利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稀土行业技改专项资金,加快自主技术的推广;同时稀土企业要“走出去”,加快与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外企业交流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 上两篇文章:建筑节能门窗幕墙将迎来广阔的前景
    来源:低碳工业网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社会三大能耗中,建筑能耗占到全社会总能耗的40%以上,而建筑通过门窗流失的能耗占到建筑总能耗的近一半。建筑节能,门窗是关键。近日在“第二届中国绿色建筑节能门窗幕墙高峰论坛“上,国家建筑材料工业技术监督研究中心主任徐洛屹表示,门窗幕墙是建筑节能最薄弱的环节,虽然家家都
  • 上一篇文章:纯电动公交能否担当示范推广主力军
    来源:低碳工业网 一辆设计寿命为8年的纯电动公交车,使用不到3年就不得不“退居二线”。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广州市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被迫停运的消息,使纯电动客车电池衰减的问题再次走进人们的视野。事实上,在纯电动客车普及过程中,电池衰减问题一直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此前,在北京、上海、大连等示范城市运营的

  • 下一篇文章:环保部公示甲基溴受控用途生产配额
    来源于: 中国化工信息网  根据国家消耗臭氧层物质管理条例以及甲基溴生产许可证和配额管理等的有关规定,环保部近日对2014年度甲基溴受控用途生产配额情况进行了公示。连云港死海溴化物公司、临海市建新化工公司、昌邑市化工厂3家企业的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值共计83.33吨,臭氧消耗潜能(ODP)值共计
  • 下两篇文章:工信部:严禁严重过剩行业新开工项目
    来源于: 中国化工信息网12月23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表示,对严重产能过剩、高耗能行业,除执行等量或者减量置换外,几年之内严禁新开工项目,对在建的和已经建成的项目要逐个清理,不达标的坚决停产。  苗圩说,2014年,工信部将重点在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提高市场
  学会动态
最 近 更 新
国 家 政 策
省 市 政 策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