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低碳工业网
导读:亚行在宁夏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科技部、我们中心提供支持的,我们会全力以赴。
8月29日,科技部21世纪议程中心副主任彭斯震参加宁夏应对气候变化技术转移和融资促进活动研讨会,并做了发言。
彭斯震副主任代表科技部社发司对建设亚太气候技术融资中心项目表示了支持。并就一下三方面内容做了详细介绍。
第一、国外的技术转移,国内也叫成果转化,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也是我们经济体制改革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任务。
去年中共中央发了关于加强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以后,科技部正在联合国务院的十几个部委在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我想借此机会把我们科技部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一些相关的考虑,以及准备工作,给大家介绍一下,供大家实施亚行项目时进行参考。在当前科技形势下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修订的覆盖面非常广,特别注意发挥市场机制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可以平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和反对科技成果垄断的关系。知识产权是修改《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非常核心的一个要素,体现了新形势下科技成果转化的一个特点。这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针对当前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提出了解决方案和制度设计,有很多重要突破。比如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成果处置由原来的审批制度改为事后的备案制度;允许科研人员可以兼职和离岗转化科技成果;产学研机构的建立;学生实习的培训基地;促进金融资源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单位和科技人员约定奖励的比例;促进财政资金资助等等。在这些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规定。此次修订更加强调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的关系、一般号召和重点支持的关系,转化法和其他法律的关系。前三个方面在我们应对气候变化融资方面要重点考虑。
第二、科技部针对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转移所开展的工作。
应对气候变化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减缓,一个是适应。为了进一步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特别是应对气候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已经筛选了低碳技术应用成果转化清单,清华大学、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已经发布了有应用案例的、有推广价值的、大的减排潜力的技术清单。所以我们现在也正在做私营案例的技术成果清单的编制,比低碳技术清单编制稍微晚一点。刚才看到宁夏也提出了低碳十大技术,我建议今后还要在私营技术方面,尤其是对宁夏这样一个不发达地区、受气候影响比较大的地区,在私营领域、对民生影响比较大的领域,比如水资源技术、防灾减灾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可以也下一点功夫。我建议在这一方面像这种私营技术尤其是涉及到民生的基础设施这方面的技术,完全靠市场也不一定是合适的融资方式,所以可能需要我们在融资方面也要像应对气候变化融资一样,在私营技术战略融资的制度设计和创新方面多做一点研究工作。
第三、彭斯震副主任的对技术转移的体会。
本人曾经执行了一个亚行的环境机制转移技术的技援项目,当时也是与吕学都博士一起做的。我本人也是全程执行了亚行技援项目的两期工作。这次的技术转移项目设计的非常好。我们当时就叫技术转移,没有融资,所以我们的经验和教训就是如果没有融资这个工具,要做技术转移非常的困难。亚行当时有10亿资金放在光大银行支持中小企业,后来没有跟进。现在再谈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融资也为时不晚。我想把技术转移和融资结合到一起非常关键。高司长也讲了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对资金议题非常重视。技术转移在整体上要有一个概念,是注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还是国内先进技术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我觉得两者可能都要兼顾,不可偏废。我们经过实践发现做国内的技术成果的转移应用更具有实际意义。要想真正的发挥融资中心的这个作用,我觉得还要把重点放到国内,技术转移千万别把重心放到技术上,很重要的核心是加强能力建设。我们获得亚行支持的项目一个是环境垃圾转移,第一期是能力建设,第二期是做两个分中心,一个天津分中心,一个四川分中心。非常高兴的看到我们两个分中心最终也加入到CDM咨询服务的队伍中。如果没有亚行技援项目,也就没有今天很好的效果。现在回头看亚行的技援项目,专家的培养,队伍的培养,以及我们ESP系统,就是技术转移的平台,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资产,当然还有人的资产。以上就是根据我自己承担亚行项目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些体会。
最后我代表科技部社发司以及我们中心(21世纪中心)表个态:亚行在宁夏实施项目的过程中,需要我们科技部、我们中心提供支持的,我们会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