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可燃冰利用诸多难题待破解

来源:国家石油化工网

 

日前通过终审的“南海北部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钻探成果报告”显示,科考人员在我国南海北部神狐海域钻探目标区内,已圈定11个可燃冰矿体,预测储量为194亿立方米。

  研究人员在140平方千米的钻探目标区内,圈定的可燃冰矿体,矿层平均厚度达20米,且确定东沙、神狐两个可燃冰重点目标区。他们同时圈定南海北部陆坡可燃冰远景有利目标区,为实施可燃冰钻探提供了目标靶区。

  该报告显示,南海圈定的可燃冰矿体饱和度最高值分别为25.5%46%43%,是目前世界已发现可燃冰地区中饱和度最高的地方。

  610日,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首次赴南海开始试验性应用。此次科学考察除研究南海的形成及地理和气候外,还格外关注一样东西:可燃冰。

  可燃冰的形成与海底油气的形成过程相似,且密切相关。在海底缺氧环境中,厌气性细菌将大量有机质分解,最后形成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低温与压力下形成可燃冰。外表上看可燃冰像冰霜,微观上看其分子结构像一个个由若干水分子组成的笼子,每个笼子里“关”着一个气体分子。可燃冰像固体酒精一样可被直接点燃,1立方米可释放164立方米天然气,其能量密度是煤的10倍。地球上可燃冰的储藏量非常大,且因燃烧时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炭的50%,因此被认为是有望取代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新能源。

  我国先后于200811月和20096月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可燃冰实物样品,成为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

  尽管这两次陆域可燃冰的重大发现,对我国开采可燃冰技术有促进作用,但必须承认,相对于陆地,海洋对我们来说有更多的未知及不可控因素,海洋可燃冰开采难度更大。国际上一般首选在陆地进行可燃冰开采,我国也不例外。

  我国是为数不多的在陆上和海洋都发现可燃冰的国家,这为可燃冰研究提供了有利条件。在开采技术上,由于我们发现可燃冰时间短,相关研究起步较晚,所以与国际上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

  可燃冰的勘探和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热力学、钻探工程等诸多学科,需要各领域的专家共同合作。由于在开采过程中会发生温度和压力的变化,因此与传统的化石能源相比,可燃冰的开采比较复杂。目前各国常见的开采技术包括降压开采法、注热开采法、化学剂开采法等。2001年,加拿大通过注入热水的方法首次生产出燃气,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已超过了产出的气体。

  复杂的开采程序使可燃冰的开发成本远远高于普通的天然气。科学家推算,即便采用减压法,日本开采可燃冰的成本也超过60美元/百万英热单位,是日本液化天然气进口价格的两倍。将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技术进步,有望把成本降到天然气的水平。除开采成本高外,可燃冰的开发还面临着需要在地层中分解等难题。如果可燃冰连续分解,将导致周围地层温度下降,产量也就随之降低。因此,日本政府估计,商业化开采可燃冰最快也要等到10年以后。

  因此,无论是陆域还是海域,可燃冰开采都面临诸多难题。

 


  • 上两篇文章:我国锂电池隔膜技术开发取得重大突破
    来源:广州日报科技部网站7月3日消息,由厦门大学和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联合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支持的“高安全性动力电池用功能隔膜的
  • 上一篇文章:锂电池技术接连突破 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向前迈
    来源:中国化工报“锂电池”炒作热潮或继续上演 今年以来,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市场炒作的热门。近来,在锂电池技术接连获得突破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炒作热潮

  • 下一篇文章:到2015年我国将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标准研制
    来源:人民日报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发布《新材料产业标准化工作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到2015年,完成200项重点标准制修订工作,立项并启动300项新材料
  • 下两篇文章: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实质性启动
    来源:中国化工报深圳近日启动碳排放权交易,成为我国首家正式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城市,也代表着我国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迈出实质性步伐。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