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蛟龙”号下潜蛟龙海山 发现锰结核区
                         来源:科技日报

科研人员观看锰结核。本报特派记者 高博 摄

科技日报向阳红09”73电(特派记者高博)今天蛟龙号顺利下潜蛟龙海山,搜集到了岩石、沉积物和生物等样品。下潜人员为唐嘉陵、张东升和海洋生物学家李新正。

蛟龙海山是南海底一座远古喷发过的火山。本次下潜,蛟龙号沿高差300以上的火山峭壁巡航,拍摄到了火山熔岩、铁锰结核分布区和大量大型深海生物,在火山口和海山顶部分别采集到了5粒和3粒铁锰结核,同时在火山口内取得了一份沉积物样品,开展了局部区域的地形测绘,圆满完成本次下潜任务。

潜航员唐嘉陵介绍说,在火山口和火山壁的平台上均发现了大片的金属结核区,密密麻麻,冲击视觉

记者在甲板上看到,蛟龙号抓取的金属结核多为球体,大的有柚子大小,黑色,表面龟裂,密布小指甲盖大小的疙瘩。从断面上能看出,结核有一个核心。

这个核心是火山岩,也就是玄武岩。结核断面就像树的年轮一样,是一层一层的。航段首席科学家、海洋地质学家周怀阳告诉记者,以火山岩为核心,海水中的铁、锰离子逐渐附着。这些结核的外层,就是铁、锰的氧化物和氢氧化物。

海水中的铁、锰离子比自来水还要少,可想而知,形成这样大的结核需要多长的时间。至少要几万年。周怀阳说,这次发现的结核,比西太平洋的锰结核要大得多。其原因还需研究。

此次下潜,蛟龙号观察到十几种深海大型生物,表明此处具备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发现了大面积的铁锰结核密集分布区,有可能为深海多金属结合采矿试验提供可选的试采区;锻炼了潜航员面对海底复杂地形的操控能力。

这次下潜,我们面对一堵直上直下的岩墙,有40多米高。唐嘉陵说,“‘蛟龙号就好像直升机面对大厦一样,面对峭壁飞了上去,感觉很过瘾。

潜器技术部分负责人胡震说,潜水器目前状态还可以,但有一些小的故障和塑料件老化,目前正在检测。 现场指挥部决定,4日开展常规地质取样作业,对蛟龙号进行技术维护,5日继续下潜。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