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于: 中国化工网
在国家利好政策以及前景吸引下,我国页岩气第二轮招标可谓热闹非凡。然而,不到半年时间,第二轮中标企业如今却萌生退意。
2012年底,国土资源部相关部门组织进行了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出让招标,在20个区块中,重庆黔江区块和酉阳东区块被重庆市能源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及当时控股的重庆矿产公司最终拿下。
据媒体报道称,重庆能源就通过转让重庆矿产公司65%股权的方式,将酉阳东区块转让给了华能集团公司勘探。而如今,其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就黔江区块的合作谈判也正进入最后阶段。
在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创国发产业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张澄宇看来,华能集团此次加大对重庆能源的投资,本身就是将资本与页岩气开发资源进一步整合优化的企业行为,通过集中优势力量来加快开发页岩气项目的进展,这是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国土资源部第二轮页岩气勘探权招标的企业大部分正在制定勘探实施方案,并没有进入实际性的勘探阶段。
在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看来,页岩气前两轮招标工作基本以失败告终。
萧函告诉记者,在法律法规、技术研发、设备制造等尚未取得进展之时,中标企业无法从页岩气领域收获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反而可能会面临众多风险。如沉没成本太高、页岩气销售环节无法涉足、油气巨头阻挠等。这些风险将直接影响中标企业勘探的积极性和长期收益。
张澄宇表示,从国家《页岩气发展规划(2011-2015年)》来看,未来三年我国页岩气的发展任务还是以夯实产业基础为主。因为页岩气大规模产业化的实际阻力很大,这里面有技术和实际操作上的难题,也存在实际经济效益的问题。
“在页岩气大规模产业化难以短期实现的情况下,企业仅靠中央财政0.4元/立方米的补贴远远无法在近期对冲高额的勘探建设成本,对企业进入形成了巨大的资金压力。”张澄宇说。
萧函告诉记者,第二轮招标并没有对行业发展带来实质性的利好消息,反而加剧了概念炒作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