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贾康:建议开征排污税碳税 降低企业所得税

来源: 新快报

关键字: 碳税 排污税 环保 节能减排 低碳 

  “深呼吸,闭好你的眼睛,全世界,有最清新氧气……”数年前,国内乐队组合“羽泉”的一首《深呼吸》流行大江南北。呼吸,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清新空气中的深呼吸,则能提高改善脏器功能。曾几何时,天还很蓝、水还很绿,深呼吸是一种惬意的运动。

  但如今,雾霾袭城,在很多大城市,深呼吸竟成了忌讳,人们发现,“呼吸”问题已再不能“掩耳盗铃”,于是,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大气污染的防治成为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众多代表、委员为能重拾快乐深呼吸而奔走疾呼……

  环境问题在去年至今成为热门话题。昨日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在接受新快报采访时表示,要通过经济杠杆作用对排污者形成实际约束力,谁排污多,谁承担的税就应该更多。他建议推行环境税,先开征碳税,但对环保企业将所得税减至按15%税率征收。

  谁排污多,谁就多付钱治理

  “目前税收改革增加环境税,很多企业和一些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还是认识不清,他们认为为解决污染加税,就是增加企业的负担,实际并非如此,这是企业领会并不到位。”贾康表示,按照“谁排污多,谁就多付钱进行治理”,这是通过经济手段的税收政策,如此一来,约束排污多的企业,能不断推动这些企业为节能减排而提升技术。贾康还认为,开征碳税会实现双重红利。首先是将企业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这种外部性成本,通过税收,转化为企业的内部性成本,让社会和其他人为一个企业买单,变成企业自己消化。

  “其次,目前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一旦碳税开征后,企业面临所得税、碳税两税并举,但可以将所得税下降,如此一来宏观税率并未提高,而碳税又可以推动企业的技术创新,开征碳税就会对企业发展产生促进作用。”贾康如是说。

  环保企业所得税减至15%

  据了解,贾康今年的提案就是《关于进一步完善支持环保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的提案》,其中指出,目前国家对环保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力度还不够,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门槛偏高。目前,我国环保企业中,所得税税率为25%,优惠政策主要为“三免三减半”,这对于投资回报相对较低、回报期限较长的环保产业来说,作用不够明显。

  其次,现行税法有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采取15%企业所得税税率的规定和对企业研发活动给予所得税抵免的规则,但环保企业大部分属于中小企业,只有少数可以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大多数由于会计信息规范性限制等原因难以取得研发的抵免,所以绝大部分企业对上述优惠还处于可望而不可及状态。

  可提高低保以保障征税

  至于如何开征碳税,贾康建议目前国内碳排放征税从每吨5元-10元的低水平先开始。那么开征碳税后,税赋会否最终转嫁到老百姓头上?贾康认为,为了保护环境,煤电上游发电价格上升,中游企业用电成本提高,最后涨价肯定传递到下游千千万万的百姓。而涨价了,老百姓肯定不满意。“但税收的改革,没有从上到下的价格传导过程,改革就废了。”

  贾康表示,在具体实施上,为了保证低收入人群基本生活不受价格上涨影响,政府要提高低保,保证最低收入人群生活不受影响。“一句话,环境税方面的改革,就是要破解‘单个个体排放污染、最后集体行动’造成的社会污染集体困境,让大家意识到排污不是没有成本,将排污外部性成本转化为个体内部性成本。”

  一句话,环境税方面的改革,就是要破解"单个个体排放污染、最后集体行动"造成的社会污染集体困境,让大家意识到排污不是没有成本。


  • 上两篇文章:节能减排资金沦为企业隐性福利
    来源:中国能源网 关键字:节能减排专项资金节能项目审计  购买理财产品、用于工资支出、拨付公司经营……审计署近日发布的10个省区1139个节能减排项
  • 上一篇文章:节能减排坚持走持续发展之路
    来源:钱江晚报2013年5月6日,民丰特种纸股份有限公司8号炉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改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这是继2008年6月第一台6号炉技改后的第四台锅炉

  • 下一篇文章:百亿绿色贷款将力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
    来源:中电新闻网 关键字:绿色贷款电力需求侧管理节能减排  5月13日,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促进中心与兴业银行、中华联合保险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 下两篇文章:中石化煤化工加码 十年将投6000亿
    来源:中国石油和化工网中石化将加大煤化工领域投资,未来10年内其投资额将高达6000亿元。这也许是中国煤化工领域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5月22日有知情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