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南宫市去年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8.3%,全县财政收入却连续3年增幅在30%以上。这与南宫市推进节能减排、着力培育市场主体内生机制是分不开的。
减排坚持城乡统筹
南宫市按照城乡同城化管理思路,协调推进节能减排。在城市,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关停取缔了城区及周边21家超标排放企业。城区内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到污水处理厂进行处理,净化后的水质达到了国家一级A标准,可以养鱼。这些中水一部分补充到了南宫湖,一部分注入环城水系,实现了污水变中水、中水变湖水的良性循环。
南宫市实施“绿色能源暖居”工程,出台了小区普及地源热泵、取缔城区燃煤锅炉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县城内小区已经实现地热集中供暖全覆盖,年节约标煤1.4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138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25吨。
南宫市是畜牧大市,全市大大小小的养殖场有几百个,仅生猪存栏量就有15万头。随着畜禽养殖业污染的增加,南宫市大规模推进畜禽养殖“退村进园”。同时,对接首都“菜篮子”基地项目,引进建设了万头生猪养殖示范园,完全建成后将吸引几百户养猪大户入园,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粪便实现有机化处理、沼气规模化利用,促进农村节能减排。
增强对诱惑的抵制力
2012年,一位客商打算在南宫上一个铅酸电池生产项目,并承诺当年纳税1亿元,相当于南宫市一年财政收入的1/3。但南宫市果断拒绝了,因为这个项目耗能高、污染重。
据介绍,南宫市严控高耗能、高排放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由于把关严格,去年有十多个项目因环保不合格未能在这里落地。
与此同时,南宫市3年来共淘汰企业63家、淘汰落后产能120多项,涉及冶金、建材、皮革、纺织4个行业。在这个过程中,南宫市没有对企业“一关了之”,而是努力盘活资产存量,重视下岗职工安置,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支持的同时,设立了产业转型扶持资金,3年共筹集2000多万元,使12家淘汰企业成功转产、上千名职工实现再就业。
作为产棉大县,过去南宫市每年有大量的棉秆白白燃烧。开发可再生能源后,南宫市与国能集团合作建设秸秆发电厂,年发电能力为两亿千瓦时,可利用棉秆等农林废弃物30万吨,节约标煤10万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18万吨。2012年,南宫市还引进了一条利用秸秆生产板材的生产线,投产后年回收利用秸秆9万吨,成为当年国家节能环保示范工程。
培育市场主体,增强内生动力
双龙公司年耗电量为1亿千瓦时,占全市总耗电量的近1/6。南宫市政府鼓励公司投资1700万元上了一套脱硫设备,投用后享受国家节能减排电价政策,电价由原来的每千瓦时0.84元降到0.63元,一年就节约电费1800多万元。企业尝到了甜头,也调动了其减排积极性。
通过财政资金撬动模式,南宫市利用“以奖代补”政策,2012年共争取上级资金支持1800多万元,引导企业自筹资金2.1亿元用于节能减排。
南宫市推进节能z减排重点企业与金融部门对接,实现了与金融部门共享企业节能环保信息,对节能减排达标企业实行优先贷款,目前全市已有80多家企业与银行建立了良好的信贷关系。
南宫市让市场主体在节能减排中看到经济效益,引导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用能企业进行节能改造。龙海集团运用这一方式,不出一分钱就对循环水泵进行了技术改造,年节标煤两万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