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中国碳排放交易产业“整装待发”

来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在欧洲碳排放交易市场遭遇了巨大的困难之时中国碳排放交易却“逆势而上”,渐行渐近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据悉,近日国家发改委委托气候组织和中央财经大学撰写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融资策略》报告预测,“中国七省市的碳交易试点在2014年将位列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覆盖7亿吨碳排放。”

在国外碳排放交易遇冷之际,国内碳排放交易正逐步趋暖,对此一冷一热的国内外情形,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接受采访时如此解读:国外受经济危机的影响制造业生产活动减少,大量配额积存在碳排放交易体系中,导致碳价格下跌。就国际能源机构统计,中国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温室气体排放国。为了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温室气体减排在中国迫在眉睫。国内能源利用率不高,能源结构优化度不高,减排的成本比欧洲要小,碳排放交易的推近将有利于国内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2011年10月底,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目前,7个试点省市都已发布了碳排放交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有的已经公布参与碳排放交易试点企业名单,并且到了配额发放的阶段。其中,深圳碳排放交易市场将率先启动,计划于今年6月17日全国低碳日正式交易。

“中国本身由于能源利用率不高温室气体排放量大对碳排放交易需求较强,通过碳排放交易试点,能够控制国内的碳排放总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量。让有能力减排的部门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优化,让其他无法避免产生温室气体的企业在权衡比较优势下选择减排方式,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盘雨宏表示。

众所周知,中国目前GDP在全世界占10%,但是能耗占20%,碳排放占到全世界的25%,我们的减排压力巨大。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4月18日全球国际气候立法研究第三次报告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对国际社会承诺的“2020年碳强度下降40%到45%”的目标不会改变,并且不附加任何条件。

“十二五规划中确定了各省、市碳强度下降的目标,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又确定了能源消费总量的指标,有了这两个指标,以及各地方确定的经济增速,应该说各地的碳排放总量大体上就可以确定。然后把这些总量变成额度,分配到各个重点企业、单位,随着排放、完成碳减排目标,成本大体上可以估算出来。”

2005年到2012年碳强度已下降25%,相当于少排放18亿吨二氧化碳,意味着还有约一半的任务要在今后7年中完成。那么,意味着国内碳排放额度交易市场前景广阔。解振华在当天的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碳市场制度、框架以及交易场所大体上已建成,碳定价要取决于排放力度,将吸取欧盟经验和教训。

欧洲议会否决投票结果传出后,导致欧盟的碳排放额度价格暴跌逾40%,至每吨2.63欧元的创纪录低位。解振华表示:“欧盟现在碳价格很低,过去最高时是23到24欧元,为什么这么低呢?还是一个减排力度的问题。减排力度越大,压力越大,为了降低成本,市场交易就会越活跃。现在碳价格这么低,可能跟当时设计市场的时候,额度分配的太多有直接关系。我们也在吸取欧盟在碳定价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他举例称,澳大利亚现吸取欧盟的经验和教训,在市场前三年定出23澳元/每吨的固定价格,将来每年增长7%。

复旦大学环境系教授董文博曾表示:从产业结构来看,中国是制造大国,在生产过程中,也为其他国家承担了非常可观的碳排放。统计显示,中国碳排放总量的20%至30%是为美国、欧洲和其他国家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有关的,这意味着西方国家把二氧化碳排放转移了过来。这一情况在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国家中同样发生。

“中国的碳排放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在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红利”,作出贡献。”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指出。

复旦丁铎尔中心2011年提出碳排放转移的概念,首次从国际贸易的角度来判断国家和地区应承担的隐性碳排放责任。

“碳交易是政府引导下的市场行为,关乎公共利益,政府应在碳排放额度交易制度建立初期发挥充分的引导作用,如果单纯依赖企业和市场风险比较高。”那么,我国政府应发挥哪些应有的作用?盘雨宏建议:“建立完善的信用体系,培育企业及中介机构的市场信誉度;建立科学的监测体系,提高监测能力,保障评价方法的标准性。”

“中国要结合国情,根据各地测算出来的给碳的额度、排放总量,限额发放要适当,争取让价格保持平稳。”解振华提到,上海市在设计碳市场时建立了一个蓄水池,碳价低时可收储一部分,碳价高时再放出一部分,以此保持碳价相对平稳。


  • 上两篇文章:碳市低迷买家忙退场——CDM市场将死?
    来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继续观望还是无奈离场?在一度活跃的碳资产国际买家正在面临两难的选择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  近几年来,受欧洲经济衰退和配额供应过
  • 上一篇文章:页岩气成能源新宠 能否重塑国际能源格局
    来源:云南低碳经济网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报告显示,2000年美国页岩气产量为122亿立方米,2011年为2208亿立方米,11年增长了17倍多。随着北美

  • 下一篇文章:中消协:内墙涂料抗甲醛等性能差别大
    来源:中国低碳网讯消费者对于居室空气环境的环保问题越来越重视,如何快速去除新装修环境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不仅是消费者最为关心的话题,也是整个家装行业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