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化工网
许多事故是因职工的心理隐患导致的。那么,心理隐患该如何消除呢?这需要管理者时刻关注职工的心理变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方式方法给予消除,使职工以轻松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
心理隐患有多种表现形式和解决的方式方法。
一是部分员工持有不正确的观念,相信'命运决定论'、'倒霉论'等消极论调,这会导致职工经常处于听天由命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应对员工加强科普知识的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安全生产观,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对待安全生产工作。
二是个别企业的负责人在生产中瞎指挥,让职工产生逆反心理,由此产生心理隐患。职工窝着火、憋着气操作,很容易导致操作不规范,继而引发安全事故。这种情况比较多见,解决的方法是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素质和组织能力,做到照章指挥和科学调度。与此同时,企业领导干部也要勇于纠正错误,主动向职工认错,使职工及时'熄火'。
三是个别企业负责人在工作中处理问题不公,使职工产生抵触情绪。这就需要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综合全面地考虑问题,做到公平待人、公平处事,发现问题后要主动向职工解释,做错的及时承认错误并改正。
四是职工在工作、生活上有后顾之忧,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比如,和同事、家人闹了矛盾或发生了纠纷,等等。消除这类心理隐患,管理者要注意平时多与职工沟通,及时发现职工思想波动,及时做工作,化解矛盾,使其放下包袱,轻装上阵。
五是员工带病作业,又得不到应有的关注和关心。这种情况极易导致职工心理压抑、苦闷。对此,管理者须在日常工作中注意观察职工的表情和神色,发现职工有精神萎靡等情况时,要给予关爱,尽量为其安排清闲一点的工作,如果不能上班了则安排其休息。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隐患是隐形的,不易被察觉。所以,管理者要提升综合素质,增强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和职工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