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公布了其2012年度报告“世界能源展望”,马上引起各国媒体的关注,报告预计,到2020年美国可能超越沙特,成为世界第一产油(气)大国。
随着世界能源结构的不断变化和能源使用状况的不断加剧,各国都在千方百计的寻求节能减排的措施和缓解能源危机的“出口”。
近日,英国出台了新的《能源法案》。该法案指出,英国将对国内的电力市场进行彻底的改革,支持低碳式发电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低碳制造业供应链,使现有的以化石燃料为主的能源结构转变为多元化的可再生能源结构。据了解,法案对英国能源结构的调整也有助于英国减少对天然气的依赖。此外,英国还计划颁布新的财政刺激政策,以鼓励家庭和企业淘汰更新老旧设备,改用新的节能设备。
日前,法国环境部长德尔菲娜·巴托宣布启动全国能源大讨论。未来8个月,国家和地方代表及社会团体等将就法国如何实现“能源过渡”、减少核能发电比例、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以及能源投资等问题展开讨论,确定未来几年能源发展目标,由此形成能源发展计划,递交政府审议,最后写入2013年财政预算法中。
在澳大利亚,一份《未来10年打造绿色澳大利亚》的报告中称,澳大利亚国内许多地方拥有丰富的太阳能和风能资源,大力投资太阳能和风能基础设施能创造更多绿色岗位,同时还能减少大气污染、节约能源。
美国政府批准了一项美国西部的空置土地改造计划,将1153平方公里的空置土地改造为太阳能农场。美国相关部门认为这个项目充分利用了该地区的太阳能资源,促进新能源事业的发展,对削减美国对国外成品油等能源的依赖意义重大。 1153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被划分为17个区域,太阳能电厂的厂址靠近各主要电路输送线路,降低电子传输的损耗。
无论是节能改造,还是新能源利用,各国的节能减排“动作”不断,这也充分证明了各国的能源状况已岌岌可危,节能减排已迫在眉睫。
而与此同时,EPC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作为EPC发源地——美国的EPC已扩展到交通信号系统、污水处理厂、路灯、水表系统等领域,并逐渐走向成熟。1997年,EPC模式登陆中国,在北京、辽宁、山东三地成立了节能服务公司。EPC机制在促进节能减排发展的同时,也加快了节能服务公司的快速成长,有很多企业把重心放在了EPC项目上,使得EPC在引入中国后不仅适应了中国的能源环境,在运营上一步步的走向完善和合理。相信在国家相关部门的全力推动下,EPC模式必将会在中国节能减排事业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