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遥控车足球赛六连冠 环保车创意赛勇争先——我市科技模型代表队荣获全国车模赛奖牌数第一名

1217日,收获了881026块奖牌,奖牌数全国第一、金牌数全国第二的我市科技模型代表队自昆明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总决赛赛场载誉归来,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获最佳组织奖。市教育局高度重视青少年科技活动开展,市教育局副局长、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理事长王旭辉亲自担任本次东莞队参赛活动领导小组组长,并赴昆明为队员鼓舞士气。

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蝉联小学组六届冠军。小学组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有9支队伍参加,争夺十分激烈。大朗中心小学队在小组赛中力挫群雄,以绝对优势顺利出线。半决赛中,参赛队员凭借扎实的基本功沉着应战、进攻稳准,防守严密,越战越勇,以5:0的大比分战胜四川二队。最后在金银牌争夺战中,与兄弟学校长安第二小学队强强相遇,最后以3:2险胜。这也是我市自2007年参加这个项目比赛以来,连续6届夺得冠军。

遥控类项目实力雄厚,小学组成绩独占鳌头。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比赛项目分遥控与非遥控两类。遥控类项目是我市代表队的强项。本次比赛小学组共产生了8枚遥控项目金牌,我队以雄厚的实力夺得其中的5枚。除遥控车三对三足球赛获得金牌外,我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技模型代表队邓淳元、杨霄分别获得电动房车竞速赛、电动越野车竞速赛小学男子组冠军,石龙中心小学周家悦、王恺彤也分别在这两个项目中顺利拿下女子组金牌。我代表队小学女子组包揽这两个项目的前三名。

非遥控项目现场制作,动手创新竞速勇夺冠。在我市各学校师生共同努力下,非遥控类项目水平逐年提高。本次比赛非遥控类项目设环保创意车直线距离赛、电动气垫车直线竞速赛、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四驱车拼装竞速赛4个项目,我代表队勇夺3冠。

这些非遥控项目全部由选手现场制作制作、装配、调试,然后再竞速。我市小选手们训练有素,在紧张的组装现场气定神闲、忙而不乱。很快,各种零散的套材、废旧材料在他们手中变身为一辆辆环保创意车、电动气垫车、太阳能动力车、……身披盔甲的各式战车,在接下来竞速角逐中各显其能,展示东莞选手的创新与动手能力。

创意环保车直线距离赛要求学生以废旧物品为原材料制作一辆模型车,以橡皮筋作动力使车笔直行驶到终点。比赛还要求选手现场绘制设计图,对车进行美化和加工,对学生的审美能力、动手能力都是考验。最终我代表队万江实验小学李婷同学在竞速赛中以83.8分远超第二名57.3分的好成绩获得小学女子组的冠军;太阳能动力车直线竞速赛中,我代表队石龙第九小学姚莉滢两轮均获满分,以最快速度6.04秒的好成绩获小学女子组冠军;石龙爱联小学蔡楷琳在电动气垫车竞速赛中,以娴熟的技术在决赛中为我市代表队再添一金。

全国赛场奋勇争先,连续六届名列前茅。驾驭未来全国青少年车辆模型教育竞赛由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中国科协、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全国关工委共同主办,是一项融科技普及、体育竞赛与素质教育于一体的公益性科技体育活动,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七届。我市自2007年开始组队参加这项活动,六届共夺得45金、41银、37铜共123枚奖牌,连续五届奖牌数名列全国前两位,突出的成绩令全国同行刮目相看。

本届总决赛,我市40名优秀选手参加了79项次的角逐,共摘得26枚奖牌,人均获牌率高达65%,是全国人均获牌率的2.4倍。我市代表队收获了23项一等奖、24项二等奖、13项三等奖、7项优胜奖,为东莞再添光彩。东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在全国24个组织单位中脱颖而出,获得最佳组织奖,全国只有两个单位获此殊荣。

 


  • 上两篇文章:冬季红薯可不能随便吃
    冬季红薯可不能随便吃红薯内物质有效防癌众所周知,红薯的营养十分丰富。然而,更为可贵的是,在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中,
  • 上一篇文章:心情调整会让左右脸更加对称
    许多人手机上都有一款“左右脸识别”软件,能显示左右脸的吻合程度。大多数人都发现,自己的左脸和右脸相差很大。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解读面孔研究的美国心理学家利奥波德·贝拉克认为,这种不对称揭示了深层次的内涵,即人的真实情感由右脑控制,表现在左半脸;而左脑控制理性思维,因此右半脸表现 出来的是一幅“社会面

  • 下一篇文章:广东在2020年前投入1179亿治理水污染
    记者从广东省环保厅获悉,珠江三角洲面积不到广东的一半,却贡献了全省8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然而,多年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严重的水污染。2020年前,广东将通过财政投入、市场化等方式,投入1179亿元治理资金,使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农村饮用水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基本消除劣五类水体。<
  • 下两篇文章: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处理污水厂污泥
    每吨处理后的污泥相当于1/2~1/3吨原煤,用来发电,其热值可达1500~2000千卡/公斤,彻底实现了污泥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利用。这项“可控湿法氧化聚沉法处理污水厂污泥新技术”,通过工业化示范实验后,已经在长沙金霞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运行状态良好。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