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发改委规划四万亿经费支持节能减排
 
随着我国正式推出第一部综合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在卡塔尔首都,国家发改委高层也频频在联合国多哈会议上传递出中国碳市场发展的信号。
昨日(12月6日),记者从发改委官方网站、中国外文局多哈气候变化大会报道组获悉,多哈时间12月4日、5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指出,为完成"十二五"规划时期的节能减排指标,政府部门将投入2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全社会共计将投入超4万亿元,规模前所未有。他表示,我国政府应加强鼓励性经济政策的制定。
解振华还以"基础四国"(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代表之一的身份指出,气候融资问题是"基础四国"最关切的问题,发达国家必须到2020年兑现1000亿美元/年的资金承诺。
4万亿"碳蛋糕"规模前所未有
对于这4万亿元的规划,解振华强调,碳市场交易与政府责任是分不开的。政府未来应加强鼓励性经济政策的制定,如从价格、税收、财政支持及一些配套经济政策方面鼓励企业节能减排,增加交易的市场潜力和活力。另外,政府还会提高对交易市场的监管力度,以期促进"碳蛋糕"的顺利分配。
中投顾问环保行业研究员盘雨宏向记者分析,4万亿元的节能减排资金应注重加大节能减排市场的产业化建设投入,解决节能减排行业融资难问题,加强节能减排技术研发等重点领域。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引入上,既要借鉴国外经验,同时也要结合试点的实际情况进行。
一位地方发改委人士对记者表示,为了合理规划4万亿元的"碳蛋糕",相关部门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发力︰首先应将资金重点投入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企业的关停并转环节中,并妥善处理好这些企业关停之后的设备、产品、人员的市场分流,对已被该类企业污染的水源、土壤等,也须尽快投入资金治理。
上述人士认为,还需从"蛋糕"中切出一部分,用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研发,大力鼓励低能耗、低排放产品设备的研发及生产;此外,相关部委应尽快建立起县区、市、省乃至所有区域之间的庞大数据监控网络。
发达国家须兑现资金承诺
对于发达国家,解振华向媒体透露,"基础四国"在资金问题上的立场、意见一致︰要求资金问题必须在多哈会议得到切实解决,发达国家到2020年要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的资金承诺,在长期资金未解决前,要首先解决2013年~2015年的中期资金问题。
上述地方发改委人士认为,根据历年的气候会议状况来看,今年能否通过会议实现2020年的资金承诺落实"还很难说"。该人士表示,和发展中国家相比,发达国家节能减排的空间更小、难度更大,而且,发达国家在提供先进的节能减排技术及资金方面,诚意并不是很足。
盘雨宏认为,备受关注的气候融资问题有望在多哈会议上得到解决。经过两周的磋商,英国等几个发达国家已经陆续承诺切实加强对发展中国国家的资金、技术转让和能力建设支持,其中,资金和技术转让是发展中国家在进行节能减排工作上迫切需要的,发达国家应加大在这两方面的扶持力度。但他还指出,由于受欧债危机等因素影响,具体的资金规模、来源等还不明确。

  • 上两篇文章:德能应邀出席第四届中国热电产业节能减排与新技术应用交流大会
    2012年12月5日由中国节能企业联合会与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热电专业委员在福建省厦门市联合举办“第四届中国热电产业节能减排与新技术应用交流大会”。作为本次节能服务参会企业之一,德能与热电企业共同探讨交流节能减排经验,其中德能围绕节能效益,创造性的提出了“德能模式”----就是对我国合同能源管理(www
  • 上一篇文章:盾安节能亮相“2012节博会”
    11月22日-23日,以“提高能效、低碳发展”为主题的2012中国国际节能减排新技术新产品博览会(简称“节博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盾安节能应邀参展,并赢得各级政府领导和行业人士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节博会期间,盾安节能分别从“合同能源管理+系统集成服务”的业务模式、工业余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

  • 下一篇文章:红色染料可用于制造“绿色”电池
    中国科技网讯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月11日报道,纽约市立大学、莱斯大学和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出一种无毒环保型锂离子电池,这种“绿色”电池中,从茜草植物的根中提取的染料茜素替代了电极中常用的钴。相关研究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的《自然》杂志在线版上。  早在3500年前,茜素就在中亚、埃及、
  • 下两篇文章:美用纳米晶体制成低压柔韧电路
    中国科技网讯 一般的集成电路都是印在坚硬硅晶片上,但柔软灵活的电路用途更广。在电子产品无处不在的今天,柔韧性电子设备更符合大众需求,但要找到性能优良、成本低廉的材料,却是一大难题。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1月26日报道,最近,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展示了一种硒化镉纳米晶体,能被“印”或“涂”在柔软塑料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