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我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人均排放量远低于美国

复旦大学复旦-丁铎尔中心介绍: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自然》杂志的《自然·气候变化》专刊在线发表了全球气候变化研究领域最具权威的学术机构——英国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的“全球碳计划”2012年度研究成果。根据最新年度数据,全球二氧化碳排放将在今年进一步增加,预计较去年增加幅度为2.6%,达到创纪录的356亿吨。

  研究显示,2011年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28%),美国(16%), 欧盟(11%)和印度(7%)。研究发现,尽管总量偏高,中国的人均排放量为6.6吨,与美国的人均排放17.2吨相差甚远。同时,欧盟的人均排放量降至了7.3吨,仍高于中国的人均排放量水平。

  专家对世界气候前景表示忧虑

  研究指出,森林砍伐和其他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全球排放总量相对于化石燃料燃烧排放又增加了10%。到2011年底,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391ppm

  在伦敦主持发布以上数据的丁铎尔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东英吉利大学教授科琳·乐凯芮表示:“我很担忧,按照目前的排放趋势,全球气候进一步恶化的风险太高,我们必须采取更为激进的减排计划。”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分析结果显示,为保证实现将全球变暖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的目标,全球排放在2020年之前必须大幅削减。

  近期,国际能源署、联合国环境项目、世界银行、欧洲环保署等机构也分别发布报告,显示了碳排放情况的紧迫性,这些报告的分析均指出,目前全球的排放趋势已经非常危险,可能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严重后果和巨大损失。

  如何看待中国碳排放世界第一

  英国丁铎尔中心报告发布后,复旦-丁铎尔中心主任、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陈建民教授认为:“作为制造业大国,中国接近全球30%的排放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其他国家消费的产品有关,所以全球碳排放责任的归属非常复杂。但是,中国在目前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取得的进展显示了我们迎接挑战的能力。”

  复旦-丁铎尔中心主管主任戴维斯教授指出:“从历史上看,发达国家须对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加负主要责任。但是今天的挑战是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的。我们相信,中国的改革和创新以及所掌握的科学和技术,使得其有能力在面对这一全球挑战时起主要的引领作用。”

  目前联合国在卡塔尔多哈举行气候变化大会。会议期间,英国丁铎尔中心发布了有关全球碳排放总量排行情况,并发布了“中国碳排放总量世界第一”的论调。对此,复旦大学环境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志青博士指出,国际研究机构这一论调,似乎得出“中国碳排放水平很高”的相关结论,但是,如果说这一结论在技术上成立的话,那么在社会经济意义上则是不成立的。

  李志青认为,首先,人均的碳排放水平上,中国低于欧美;特别是在人均产出的碳排放效率上,中国更加远远低于欧美和世界水平。其次,时间结构上,中国的历史排放水平和整体排放水平都较低;能源结构上,中国一直体现为“多煤,少油,少气”的特征,去除这个权重因素,中国的碳排放水平会大幅下降。

  李志青特别强调,在贸易结构上,中国的碳排放有“在内生产,在外消费”的转移特征,生产属于高排放过程,消费则是低排放过程,也就是说中国的碳排放很大程度上是在为世界做贡献。从这个角度去分析,也不能简单将中国称之为“碳排放第一大国”。李志青表示,从历史比较的角度,说明我们的碳排放效率已有了很大的提高,碳排放强度也有了明显的下降。他又指出,中国的碳排放解决了中国的发展问题,实际上也是在为世界的稳定和发展提供“红利”,做出了贡献;中国已将生态文明列入国策,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意味着中国将继续坚持节能减排的道路,继续努力降低能耗和碳排放水平,这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

  中国应逐步提高碳排放约束水平

  李志青建议,“十二五”期间,伴随着经济转型,中国应逐步提高碳排放的约束水平,包括以比例和总量控制等方式落实节能减排的各项政策,加强碳减排的环境绩效考核等。

  复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教授董文博指出,无论从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历史积累,还是从中国本身情况出发,都应正确客观看待中国的碳排放问题。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近年来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董文博介绍,1990年以来,全球单位产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平均下降了15%,美国下降了27%,中国则下降了50%。中国的煤电消耗,由于采用了先进的技术,目前每度电煤耗已经降至300克以内,优于多数发达国家水平;中国的吨钢能耗,从1990年的1.5吨下降至目前的0.6吨左右,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同时,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速度和规模,在全球处于领先水平。不论是风能、太阳能还是生物质能,中国的发展速度均高于发达国家,中国正在考虑到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提升到50%左右。另外,中国的人口控制也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董文博表示,党的十八大首次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独立成章,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由此可见党和政府保护环境的决心。当前,需要将“建设美丽中国”的理念更好地向世界各国阐述,同时将此作为国策向国民做更深入的宣传,使国民人人树立“环保、低碳”的生活观念。


  • 上两篇文章:何建坤:中国部分城市开始考虑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教授何建坤11月27日在多哈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国一些沿海地区城市已经开始考虑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他指出,这样的尝试将给其他城市提供经验,体现了中国推进低碳发展的认真态度。
  • 上一篇文章:四川广元跻身国家低碳试点城市
    11月29日,记者从广元市发展改革委获悉,国家发改委近日下发正式文件,批准广元市为第二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市,广元由此成为全省唯一一个纳入此项试点的城市。

  • 下一篇文章:证监会副主席姜洋:从三方面把握碳排放交易权试点
    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11月17日表示,证监会正在和国家发改委研究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顶层设计。证监会支持碳排放交易权试点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前提下规范发展。他同时表示,建立碳交易市场,可以满足不同碳排放成本企业的需求,也可以通过价格信号,推动社会资本向低碳领域流动。
  • 下两篇文章:加拿大一公司研发出量子隐形材料
    来源:环球网据台湾‘中央社12月11日消息,加拿大一家高科技公司研发出名为量子隐形的先进材料。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军事,为士兵穿上隐形军服。  据报道,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