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市荣华道小学的老师自行编写了一套环保教材中国城市低碳经济网”10月30日网友“1988胡星”在微博中写道,这套书里涉及到了唐山周围环境,比如唐海湿地的情况、南湖生态公园和环城水系的建设等。
记者随后联系该校了解到,该校的七八名老师历时10个月,利用课余时间编写了一套名为《绿色未来》的环境教育校本教材,目前正在联系出版事宜。河北省环保厅评价其为我省首套由老师根据教育活动积累的经验而编写的本地化的环境教育丛书。
■ 教材内容可在当地探访
记者翻看其中一本教材发现,书中内容打破传统的授课形式,而是以唐山本地的环境改善为例,为学生们讲解环境治理的好处,更多的是引导孩子们发现身边的环保事件。
“我们学校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已经有25年了,但一直用着别人的教材,很多书上的内容孩子们不太好理解。”负责该书编写的董小梅老师说,比如之前在讲解“采沉区”等概念时,光从字面意思上讲解孩子们很难理解。
他们编写的《绿色未来》教材对“采沉区”采用了南湖公园的例子。“这样在讲解‘采沉区’时,就可以带学生们到南湖公园上课了,也可以使学生们更加了解唐山。”董小梅老师说。
■ 历时10个月编辑成书
董小梅老师介绍,唐山的环境治理是个很好的典范,所以他们七八名老师合计着,是否能够依托唐山的环境治理情况,来编写一套适合唐山小学生学习的教材。他们用了10个月时间,根据学校以往25年的教育经验,结合学生们以往的实践课和唐山的环境治理情况,编辑出了该教材,目前正在联系出版事宜。目前,该校先期印刷部分教材供学生们使用。
“整套教材共6册,分别适用于一到六年级的孩子,有的班级甚至已经开始上课了。”董小梅老师说。
部门说法
该书值得全省学校借鉴
对此,河北省环保厅宣教处的徐主任介绍,《绿色未来》是我省第一部由环境教育老师根据教育活动积累的经验而编写的本地化的环境教育丛书。徐主任说,把环保经验本地化、书本化,荣华道小学是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学校”,该教材富有本地特色,值得全省学校借鉴。
“这套教材刚刚问世,其中定有些许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完善。”该校的刘校长介绍,不过目前,该教材仅在本校使用,若是日后反响不错,可以考虑向唐山地区的小学全面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