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海峡科技论坛11月2日在江苏昆山开幕,来自海峡两岸经济、科技界专家学者400人,围绕“创新、合作、服务、共赢”的主题,共同探讨加强两岸科技创新合作。全国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中央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出席会议并讲话。
万钢在致辞中指出,海峡两岸科技界人士相聚昆山,共商两岸科技合作大计,是两岸科技界的一件大事。过去4年,两岸的科技交流规模持续扩大,高层互访增多,合作更加深入,成果日益显著,形成了常态化和机制化的良好合作局面,为今后进一步推动两岸科技合作奠定了很好的基础。目前,海峡两岸的科技界和产业界都面临着全球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清洁能源、生物技术、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等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科技创新的能力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各个主要国家纷纷调整创新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升经济竞争力,抢抓新一轮的发展有利位置。面对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海峡两岸的科技界、经济界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商大计、共谋发展、共创双赢。
万钢对加强两岸科技合作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共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当前两岸不约而同地大力发展知识技术密集型新兴产业,两岸应发挥各自科技优势,围绕产业发展和市场需求部署研发创新,探索科技支撑发展的良好机遇。积极建立科技合作平台,共同突破技术瓶颈,掌握核心关键技术,加强技术标准建设,促进两岸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与壮大,培育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和优势产业。二是切实加强两岸的科技协同创新。要加强科技资源合作,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形成两岸协同创新的有效路径。要在公益性领域加强交流与共享,进一步在基础研究、重大疾病预防、图书文献资料、科学基础设施利用等方面进行合作。要在互补性领域中加强分工与合作,切实加强对新兴产业增长点的共同培养,加强区域性服务体系建设。要扩大产业合作范围,根据各自的创新优势确定发展重点,形成良好的产业分工格局。三是要携手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双方应共同研究世界发展新趋势,探讨国际科技竞争的格局和产业转移的规律,研究两岸在全球科技和经济价值链中的优势和地位,寻求切实可行的制度性合作框架,在此基础上建立共同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和技术标准体系,实现两岸科技创新的系统对接。两岸要在科技合作中加强人才的培养,提升两岸经济综合竞争力,为民众谋福祉,为两岸的和平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海峡科技论坛是在海峡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背景和机遇下,由致公党中央委员会发起主办的海峡两岸科技交流盛会,先后在福建、广东两省举办。本届论坛围绕“创新、合作、服务、共赢”主题和“创新科技金融模式,支持企业创新与快速发展”“创新科技合作模式,增强企业创新与竞争能力”“创新科技合作模式,促进企业创新与转型升级”三个专题,共同探讨加强两岸科技创新合作。
昆山是全国台资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该市累计批准台资企业4188家,总投资额515.8亿美元,2011年对台贸易额92.5亿美元,成为台商在大陆投资的密集区和两岸经贸交流的热点地区。近年来,昆山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引导产业升级,推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海峡科技论坛在昆山的举办,对进一步推动两岸科技创新协同合作,尤其是两岸科技与金融的合作具有特别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