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重新协商碳排放交易条款让中国企业面临罚款与损失

在外资企业要求修改碳排放额度购买条款之后,根据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CDM)产生碳排放额度的中国项目所有者面临财务损失,并因拖欠税款而面临政府罚款。

  迄今为止,联合国颁发给中国项目的核证减排量(CER)超过6亿个,多数买家来自欧洲,后者将把这些CER卖给需要满足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下碳排放目标的公司。

  但是,购买这些CER的欧盟企业管理层称,近90%的价格跌幅迫使其要么承担财务损失,要么修改CER购买条款降低价格。

  今年早些时候,伦敦上市的碳排放额度买家Trading Emissions PlcCamco均曾表示,在价格重挫导致已签订的交易无利可图之后,寻求重新磋商购买协议。

  但重新协商合同条款的行为已经十分广泛。

  华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生预计,中国CDM项目中有一多半都承受着碳排放额买家要求重签合同的压力。

  过去一年里参与购买中国碳排放额度的公司还包括巴克莱与摩根大通,这两家银行是通过收购项目开发商TricoronaEcosecurities进行这方面交易的。

巴克莱已不再拥有Tricorona,并拒绝置评。未能立即联系到摩根大通置评。

  收入减少

  甘肃合作安果水力发电公司的总经理张清荣向路透碳点表示,该公司已签约按11欧元(14.27欧元)的价格,将水电厂的碳减排量出售给瑞士交易商Mercuria旗下的碳资产管理公司MGM International

  但一年前碳交易市场价格跌至该水平以下,且2008年以来MGM没有从该厂购入任何碳汇,令现金吃紧的安果水电预计每年少收入近73万欧元。

  安果水电是中国政府本周点名的两家公司之一,他们因未能缴纳碳汇销售收入税款而面临罚款。该税款在中国是一笔行政管理费。

  Mercuria拒绝置评,也不愿透露该交易的更多细节。

  但两家欧洲公司的消息人士证实,买家比以往“更严格地履行合约”,意味着一些较轻的违约行为(如交割日期错后一天)正被用作交易重新协商的条件。

  风险

  华联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何生表示,同意重新谈判条款会为项目所有人带来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如果达成的新价格低于政府最低指导价格的话。

  他称,“重新谈判有很大的潜在风险,可能在法律上是无效的,因为以低于底价的价格签订合约可能被视作违反政府政策,特别是涉及2012年底前产生的数量。”

  “许多已经签署...(这些)合约的公司不了解这点。”

  目前中国政府要求最廉价的项目出售价应为每单位7欧元,这接近实际市场价的四倍,而更具可持续性的项目,比如风电场的底价应为每单位95欧元。

  中国一直不愿意根据市场价格下跌走势对这一底价进行重大调整。 

  几位消息人士表示,这一规则在过去几年导致公司向政府汇报一种售价,同时与买家公司达成更低售价。

  但政府仍要根据官方合约对这一折价销售征税。

  一位要求匿名的项目经理称,对于20052006年以8欧元与买家签订合同的三氟甲烷(HFC-23)装置所有者,政府仍要求按每单位额度5.20欧元的价格上税,尽管二级市场价格已经跌破2欧元。

  这是因为对这些项目的碳排放交易收入,政府征税税率为65%,在所有排放额度类型中位居最高。

  市场观察人士称,冒着亏损经营的风险,部分项目可能会违约。

  两名匿名消息人士称,本周被点名欠税的这两家公司可能只是冰山一角,政府或将检查更多公司。

  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管理中心没有回复记者询问。


  • 上两篇文章:深圳“试水”碳交易 试点省市角力暗生障碍
    近日,广东省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启动。在启动仪式上,最受关注的是4家水泥企业以60元/吨的价格,共7800万元认购了130万吨碳排放权配额。这意味着,广东率先在充满技术难度和尚有诸多空白领域的碳排放权交易试点上迈出了实际性步伐。广东为此雄心勃勃,宣告要在2015年基本建立在全国有重要地位的区域碳排放权交
  • 上一篇文章:中国推进碳交易试点 重庆联交所有望明年成立
    在重庆低碳协会代表大会上,重庆联交所相关负责人熊靛栏称,“重庆碳交易所的筹备由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具体负责。有专家建议,排放源和排放清单“要统计全面”

  • 下一篇文章:纯碱—氯化钙联产工艺中试成功
    记者近日从青岛碱业股份有限公司获悉,经过半年多的奋战,该公司开发的自主知识产权纯碱—氯化钙联产新工艺中试试验取得成功。该公司副总经理于英明表示,纯碱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升级改造项目(简称新工艺)使氯化钙浓度达到40%,轻灰能耗在综合能耗405千克标准煤/吨基础上再下降80千克标准煤/吨,一跃成为世界最先
  • 下两篇文章:石化行业发布支撑技术目录
    9月27日,在南京召开的2012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新技术、新产品、新设备交流会上,首次发布了《石油和化工行业环境保护和清洁生产支撑技术目录》,185项支撑技术将在全行业推广应用。会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中国化工环保协会对评选出的重点支撑技术进行了授牌。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技 术 标 准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