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站统计 | 技术标准 | 联系我们
  信息详情
三大航空去年碳排放费43亿节能减排刻不容缓

    一、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及节能减排工作部署
  “十二五”期间民航发展在建设绿色民航方面的基本原则是坚持节能环保、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民航。并首次在规划中对节能减排的主要目标提出了量化要求,即吨公里的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五年平均比“十一五”下降3%以上,新建机场垃圾无害化及污水处理率均达到85%。
  根据“十二五”规划的建设绿色民航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2011年中国民用航空局出台了《关于加强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
  明确了全行业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原则和工作目标,并对2020年的民航节能减排工作进行了部署。
  该意见阐述,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民航行业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安全民航强国的战略要求,以保证民航持续、安全发展为前提,以节约能源、减少二氧化碳排放为重点,以强化精细化管理和科学技术为支撑,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和市场的调节作用,提高全行业对节能减排工作的认识和投入的积极性。
  通过技术改造、管理创新、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和新技术应用等手段,努力降低节能减排的成本,实现到2020年我国民航单位产出的能耗和排放指标达到航空发达国家的水平。
  主要原则是:坚持政府指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提供技术支撑,市场有效驱动的工作机制。坚持基础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坚持整体规划与分阶段实施相结合。总体目标是:通过技术与管理创新,实现全行业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增速低于行业的发展速度。
  到2020年,我国民航单位产出的能耗比2005年下降22%。
  以上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指导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中国民航积极性对“碳压力”
  2009年10月16号欧盟通过了修订后的第2007589EC决议,全球民航业的碳减排责任第一次被量化。为了进一步核算中国民航的碳排放情况,我们根据统计结果对全民航的碳排放量进行了一个大致的计算。根据现在的国际通用的计算航空业的碳排放标准,及我国广泛使用3.15排放系数换算。
  我国三大航空公司2011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大概是5185万吨,如果以每吨10欧元为单位计算,要综合中国航空业2011年碳排放的成本约5.2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43亿元。
  尽管从航空公司运营成本及全球范围考虑,我们目前对欧盟征收碳排放税没有表示支持,但中国民航深知碳减排已经成为全球航空业发展所必须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为此,民航局建立健全了节能减排与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体的统一领导,共同决策的节能减排工作机制。为达成目标,中国民航采取了有力措施,包括加大机队的更新力度,加强航路优化、增设临时航线。目前中国民航全行业平均机龄已降至8年以内。此外,仅2010年地面电源替代飞机APU和航路优化两项专项试点工作共节约航油约18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7万吨。中国民航未来在年旅客吞吐量3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全面实施地面空调和电源替代飞机APU的工作正在积极推进。
  三、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及运用
  为了加快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率和推广速度,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在国际上被广泛运用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经进入了中国市场,服务产业队伍不断壮大。
  我首先介绍一下合同能源管理的概念。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一种新的机制合同能源管理,在市场经济国家中逐步发展起来,而给予合同能源管理这种节能项目投资、新机制运作的专业化公司的发展十分迅速,尤其是在美国、加拿大,节能服务公司已成为新型的节能产业。
  合同能源管理是专指从事能源服务的企业,通过与客户签订节能服务合同,为客户提供包括:能源审计、可行性研究、项目设计、项目融资、设备和材料采购、工程施工、设备安装调试、人员培训、节能量监测、改造系统的运行、维护和管理等一整套节能服务,并从客户节能改造后获得的节能效益中收回投资和取得利润的一种商业模式。
  在实际运作中,能源管理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类:节能效益分享型;节能效益支付型,又叫项目采购型;节能量保证型,又叫效果验证型;运行服务型。由于时间关系,我主要简单介绍一下节能效益分享型。
  所谓节能效益分享型,就是节能改造工程前期投入由能源改造公司支付,客户无需投入,之后按比例由公司分享由节能产生的效益,分配比例根据具体投资额和节能项目实施合同年度将有所变化。这种类型也是我们国家《合同能源管理财政奖励资金管理办法》规定中财政支持的对象。
  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能够带给能耗企业的效益有以下几种:1、能耗企业不用资金投入,即可完成节能技术改造。2、节能工程施工完毕,就可以分享项目的部分节能效益。3、在合同期内,能耗企业的客户支付全部来自项目效益,现金流始终为正值。4、合同结束后,节能设备和全部节能效益归能耗企业。5、EMC为能耗企业承担技术风险和经济风险。
  合同能源管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节能新机制、新模式,可以解决能耗企业开展节能项目,缺少资金、技术、人员、管理经验等问题,实现零风险,持续受益,并使企业有更多精力发展自己的主业。
  在民航局关于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支持机场在节能减排工作中引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这为我们开展合同能源管理工作提供了政策支持。
  四、对中国民航开展专业节能服务的建议和设想
  我们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于今年年初,成立了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能源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这是落实中国民航“十二五”规划,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节能减排趋势迈出的重要一步。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将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的碳排放解决方案等技术手段,降低民航业的单位能耗,努力成为整个民航节能减排工作的推动力、实施者和业内的实践企业。
  以下我简要汇报一下对中国民航业开展专业节能服务的一些建议和设想,仅供与会的各位专家、嘉宾分享:
  第一,中国民航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工作千头万绪,但目前能形成规模性的市场主要分为四大方向:即政策咨询、碳交易、节能项目和新能源投资的市场。建议中国民航根据当前的形势及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积极支持具备能力的企业迅速开拓市场,找准行业节能的突破口,同时,分阶段、分步骤对作出成绩的企业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扶持。
  第二,在航空领域内,我们要尽快建立碳排放国家标准体系,碳排放清单和低碳标准、节能标准,确定可以在行红领域内实施的低碳、节能的系列产品。
  第三,行业内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应该强强联合,确立战略合作关系,在民航局的统一领导下,逐步建立行业自身的研发、技术和差异化服务能力。在未来的十年内有计划的开发针对性强的节能产品和技术,以科学技术为生产力,全力推动行业节能减排的开展。
  第四,通过引进国际先进的航空技术、管理手段及解决方案,优化航路网络布局,降低航路运行成本,挖掘空域资源价值,提升空域的使用效率。
  第五,建立行业准确的能耗计量和统计体系是科学节能的前提。我们应该在行业内开展能源审计,及时分析掌握各航空公司与机场的能源管理水平及运能状况,排查问题和薄弱环节,寻找节能方向,为制定能源消费标准提供重要依据。
  以上的建议是我们基于前期工作的一些思考,算是抛砖引玉。我们相信在民航局高度重视下,在各兄弟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民航业的节能减排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我们从成立伊始就以推动民航绿色发展为已任。针对上述建议,中国航空器材集团公司已经和国内外节能减排领域的一些知名达成了系列的战略合作协议和意向,并与国内部分机场、航空公司进行了广泛接触,就今后逐步开展节能减排取得了一些重要共识。我们相信,在民航局“十二五”规划和关于加快推进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引下,以机制创新为契机、以新技术应用为手段,努力提升专业节能服务水平,推动航空业绿色、低碳、高效的发展。

  • 上两篇文章:重点污染源信用评级今起公示 44家企业拟挂红牌
    记者从省环保厅获悉,5月23日至5月29日期间,省环保厅将向社会公示2011年广东省重点污染源信用评级结果。与2010年的信用评级结果对比,本次公示名单中拟评绿牌企业增加102家,拟评黄牌和拟评红牌的企业分别增加15家和10家。 经过评定,广州珠江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南方碱业股份有限公司等409家
  • 上一篇文章:我国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彰显发展绿色经济决心
    新华网北京5月24日电(记者韩洁、徐蕊)在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财政收入增幅回落背景下,财政部24日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彰显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绿色经济的决心。  24日在北京举行的全国财政节能减排工作会议上,财政部公布了今后一段时间我国加大财政投入深入推进节能

  • 下一篇文章:清洁生产欲解深层次矛盾
    中化新网讯 “仅有硬件投入不够,还要跟上管理措施和制度保障;传统产业不能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必须提升;我国化学工业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但持续健康发展还须化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5月24日,在成都举办的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清洁生产工作会议上,中国石化联合会副会长周竹叶指出了“十二五”
  • 下两篇文章:广东将重金属污染防治纳入环保责任考核
    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汪洋要求“下大力气解决重金属污染等环境突出问题”。笔者从昨日省政府在广州召开的全省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工作会议获悉,从今年开始,我省将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纳入全省环保责任考核,对考核不合格且问题突出地区实施涉重金属项目的区域限批。会议确定了今年
  学会动态
学 会 新 闻
学 会 通 知
友情链接:环球企业网
   
东莞市化工学会  版权所有  电话:0769-22862897,微信:DGHGXH01  邮箱:dghgxh@126.com
地址:东莞市松山湖大学路1号东莞理工学院机电化工大楼12J311